俗语说的好:“咳嗽,咳嗽,医家的对头”。咳嗽看起来一个简单的病,但是治疗起来却也不是那么简单。毫不客气的说,能够治疗好咳嗽,都足以成为一方明医。
笔者翻看胡希恕医案时,发现有一则医案很有借鉴意义。临床中这样的患者特别多。
这个患者的发病时间是在1月份,咳吐黄白痰有4个多月了,自己前一年10月份得的咳嗽,吐痰、咽痛,一直都在吃药,咳嗽没有减轻,反而加上了喘,自然苦不堪言。
于是这个病人,就来找胡老看咳嗽,并且啊,把自己服用的药物清单都带来了。胡老发现主要的处方是桑杏汤化裁,患者说自己吃这个川贝母都吃了一斤多了。当时对这个患者四诊资料收集结果是: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想要喝水,但是喝水后肚子不舒服,舌苔黄腻,舌尖红,脉是弦滑细的。
来看这个病人,貌似热象很明显啊。“吐黄白痰,心烦胸满,口干,苔黄腻,舌尖红……”都是热的表现啊。看到这里,大家的想法一定是金银花、板蓝根、双黄连都用上吧。
但是胡老用的方剂却是:小青龙加石膏汤。没错,就是热药,并且后来患者的咳嗽还好了。
我们来看看胡老写在医案后的分析,重点来了:
这个病人吃了那么多的清热药反而症状更严重,反思,应该是不对症。再来看看其他的兼症,有背恶寒,虽然口干欲饮,但是喝水后肚子不舒服,表明肚子里面不需要水,也就是说里面其实有水了,这在中医叫做“饮”。有寒饮停在体内了,那么用苦寒清热的药当然就越治越严重了。因此症状不但不改善,苦寒的药物反而把人体的正气又伤了,雪上加霜。
另一个方面,这个饮啊,在肚子里面停留的时间久了,就像稻草发酵一样,“郁久化热”,于是热就会往上升,升到心胸这里,就出现了心烦、胸满。所以啊,我们应该把这个寒饮去掉,咳嗽才会好。这里因为又有了热,所以药中加了石膏。
对于难治疗的咳嗽,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次,寒热是最容易搞混的,要重仔细思考。
现在很多人,得病了,首先自己药房买药吃。信息时代,全民都是医生,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呢,多数人有一点头痛嗓子不舒服,都喜欢“来点消炎药”,而消炎药基本都是凉性的药。
前人有云:“热药误用,变化迅速;寒药错投,阴损不露。”市面上不论中成药还是西药,多寒凉而少温热,因为“阴损不露”,即使你已经吃坏了,也不是一两下能够知道的,而热药因为一吃坏就知道,所以市场上就少了。所以别总是吃点消炎药,稍微好了就以为自己是神医,找对了治疗方向——其实你有可能已经误入歧途了。
在临床中,能够在咳嗽上面使用的方子,非常多,比如半夏厚朴汤、二陈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等。每临咳嗽,治病求因,处方用药,四诊要全面,也要有目的性,本症和兼症鉴别非常重要。结合病人本身的情况,选对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成为名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