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10月26号举行的区律协运动会,因为青年党员律师的连续三天培训延迟到了今天。考虑到自己能通过比赛拿到名次的几率实在微乎其微,就果断报名了裁判,虽然只是一场偏重自娱自乐的趣味运动会,但也感受到了,只有去做才能不断做的更好。
01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多环节相互配合
今年的运动会采取了开场先两个团体项目、再个人项目,最后再进行团体项目比赛的流程。
开场的两个团体项目分别是趣味胸背夹球、撕名牌。我是趣味胸背夹球项目的裁判。
就是这么个队形,开始之前我还想为什么要五六个裁判呢?比赛时候发现,果然是需要的。两个裁判在出发点组织比赛队伍,出发以后,还得中间有人维持比赛秩序,保证按规则执行(每有一个掉球的就要全队停止,原地等待,整好队形再出发),终点要有计时官。
开始对组织不熟悉,只顾着一遍遍在起点强调比赛规则,确认队员是否准备好,却忽略了跟计时官的确认,导致前两组有两位计时官计时差距过大的问题。直到第三组,才想起来先让计时官示意一下终点位置,然后确认计时官准备好了,再发出发的指令。
裁判的分工也是在比赛中逐步完善,开始我俩都跟着队伍往前走,后来发现没有必要,就一个人跟着维持秩序、一个在起点组织下一组比赛人员,比赛推进速度也提高了很多。
给我的启示是:
1、提前做好大致规划,确定规则是必须的,然后就先去做,在做中不断完善。
2、一个项目里各个人员都很重要,提前沟通好,过程做好对接协调,不断完善。
包括到套圈项目里也是一样,到第二个团体项目:撕名牌,看到个人项目套圈那里已经堆了不少没有团体项目的人在练习、等待了,想着能不能提前开始。
但是其他裁判人员有负责撕名牌项目的,没有办法顾及到,就以为少几个裁判也可以,但组织起来发现需要有人发圈、捡圈、签到、维持奖品区秩序,两个人完全是不够的,还好有秘书处人员和其他“志愿者”们帮忙,才得以顺利进行。
因为每年套圈项目都是时间最长的,如果提前就沟通好,团体项目开始同时,套圈也开始组织,裁判人员做好拆分,效率也能高一些。
02 生命需要体验感
难得的是今年套圈不是最晚结束的,最晚结束的是新增项目:射箭。因为该项目道具十分专业,弓箭真实性非常强,为了避免误伤只能分组进行,一组五根箭全部射完、捡完,才能开始下一组比赛。
我也因此得以体验了一把拉弓射箭的感觉。这个弓不像路边店里射气球的那种弓,拉力比较大(专业讲是叫拉力吗?),拉开需要比较大的力量,保持一会儿就感觉胳膊酸了。
费力地张弓射箭,自以为是地瞄准,最后箭都得以稳稳地,插在了比靶子稍后一点距离的旁边地上。
周边的声音都是,你这完全可以中靶的,只要能瞄准。可唯独就是瞄不准
所以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但这种“白费的努力”也是必须的,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能觉知到不足,从而更好地去调整和修正。
以前看到路边店里有射箭的项目,也会想试试,但又觉得自己肯定射不中,不是纯浪费钱吗?其实想想这也是该摒弃的固化思维,不尝试怎么知道做不做得到。生命在于体验。为了体验感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要的,只因为钱的问题就放弃体验感和参与感,总难免会留下遗憾。
总的来说,事上磨,心上练。不要总想着我必须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去做,一旦去做就必须毫无差错。事实是,只有去做了,才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才有机会做得更好。
生命也需要体验,任何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努力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