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是游园惊梦的剧本,上网搜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否有小说的版本,然后图书馆里也就只有剧本的版本了,然后就借来看。
感觉形式很奇特,和我以前所看的剧本很不一样。虽然我以前也没有看过什么剧本啦。真的挺佩服作者的构思的。因为要是让我来写剧本,好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得一目了然,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剧本的形式肯定是要很保守的,就是人物的对话,加上舞台布景的一些设置情况等。使故事的本身和演员的表演成为吸引观众的最主要的部分。
但是白先勇对于剧本的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把剧本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和回忆片段来接受这样的一个故事,认识人物。
故事的内容大致如下:钱鹏志是一位年龄六十多岁的戏剧票友,他看上了唱昆曲的蓝田玉,但是蓝田玉比他小四十岁。虽然蓝田玉的内心有纠结,但是戏班的妈妈告诉她像是她们这种戏子,是不能靠年轻人的,只好找个年纪大的,愿被像疼女儿一样地疼爱着就好了。最后蓝田玉答应了钱鹏志的求婚,但是在钱鹏志生病快要死的时候,她和郑彦青勾搭上了,这件事似乎钱老爷也是知道的。他也像他讲述了年轻男人靠不住的话。蓝田玉有一个亲生妹妹,与郑彦青勾搭上,并且在窦夫人三十大寿的宴会上面灌了蓝田玉很多酒,笛师顾传信又把曲调吹得特别高,这样下来,蓝田玉的嗓子就哑掉了。在十几年后,窦夫人又请客,请来了蓝田玉和其他的一些票友,但是此时的宴会,蓝田玉的状况窘迫,精神似乎也是很恍惚。窦夫人有一个情人程志刚,他与窦夫人的妹妹天辣椒暧昧不清。在听到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唱段时,借助蓝田玉的回忆,我们了解到十几年之前的故事。现在的情形,十几年前的故事似乎在窦夫人和她的妹妹身上又重演了。
作者对于这样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和传统的方式很不同。大体的方式很是零碎,像是看电影的蒙太奇一样,用镜头化的语言讲述故事。比如蓝田玉回忆与郑彦青的故事。意象的应用很是明显,什么森林,阳光,马背,白衣,反复出现。这是蓝田玉的回忆视角,给人的感觉是很自由,纯净的。还用了象征,比如月月红摘走了蓝田玉最为喜爱的牡丹花,并说花开堪折直须折,姐姐你为何这么痴之类的话,表现的就是月月红横刀夺爱,蓝田玉痴心伤感,郑彦强无情离去这样的一个情形。
感觉读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没有对于爱情,青春逝去的悲伤,只觉得人心险恶,剧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是面目可憎。比如窦夫人,她明知程志刚和天辣椒不清不楚,还是选择隐忍了;天辣椒就像月月红一样,对于姐姐的情人横刀夺爱,而且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绿茶婊啊。程志刚和郑彦青,典型的小白脸渣男,长得是好看了些,但是就是靠着女人,对于旧情也没有半点贪恋,感觉自己就把自己当做玩物。特别是郑彦青,还帮着月月红灌蓝田玉喝酒,使昆曲名角的名声毁于一旦。蓝田玉也是,对于钱老爷不真诚,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也不能就这样欺骗别人,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后来的下场感觉也是活该。那个七十多岁的道貌岸然的笛师顾传信,也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宴席上和戏子天辣椒是在公然调情,真的感觉令人作呕。
在《红楼梦》中的戏曲《西厢记》《牡丹亭》,与小说的正文融为一体,不仅使小说的情节丰富,更重要的是使小说人为的内心刻画更为细腻,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作者借鉴了这一点,使戏子蓝田玉,听到了戏曲《游园惊梦》,回忆到过去。此时她的心情悲痛,与昆曲的旋律一起发展。作者自己说,《游园惊梦》的主题是表现中国传统中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的佛教道理,但是我觉得我从这个故事中看到的是,珍爱生命,远离傻逼,包括自己,也不要变成那种傻逼。这不是命运的悲剧,是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