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安东;学号:21021210846;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aBlueMouse/article/details/78710553
【嵌牛导读】超分辨率技术(Super-Resolution, SR)是指从观测到的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出相应的高分辨率图像,在监控设备、卫星图像和医学影像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继上篇,从VDSR之后开始继续叙述。
【嵌牛鼻子】SRCNN,高分辨重构技术,深度学习
【嵌牛提问】DRRN做了哪些改进?
【嵌牛正文】
7. DRRN
(Image Super-Resolution via Deep Recursive Residual Network, CVPR2017)
DRRN的作者应该是受到了ResNet、VDSR和DRCN的启发,采用了更深的网络结构来获取性能的提升。作者也在文中用图片示例比较了DRRN与上述三个网络的区别,比较示例图如下所示。
DRRN中的每个残差单元都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输入,即递归块中的第一个卷积层的输出。每个残差单元都包含2个卷积层。在一个递归块内,每个残差单元内对应位置相同的卷积层参数都共享(图中DRRN的浅绿色块或浅红色块)。作者列出了ResNet、VDSR、DRCN和DRRN四者的主要策略。ResNet是链模式的局部残差学习。VDSR是全局残差学习。DRCN是全局残差学习+单权重的递归学习+多目标优化。DRRN是多路径模式的局部残差学习+全局残差学习+多权重的递归学习。
文章中比较了不同的递归块和残差单元数量的实验结果,最终选用的是1个递归块和25个残差单元,深度为52层的网络结构。总之,DRRN就是通过对之前已有的ResNet等结构进行调整,采取更深的网络结构得到结果的提升。
github(caffe): https://github.com/tyshiwo/DRRN_CVPR17
8. LapSRN
(Deep Laplacian Pyramid Networks for Fast and Accurate Super-Resolution, CVPR2017)
论文中作者先总结了之前的方法存在有三点问题。一是有的方法在输入图像进网络前,需要使用预先定义好的上采样操作(例如bicubic)来获得目标的空间尺寸,这样的操作增加了额外的计算开销,同时也会导致可见的重建伪影。而有的方法使用了亚像素卷积层或者反卷积层这样的操作来替换预先定义好的上采样操作,这些方法的网络结构又相对比较简单,性能较差,并不能学好低分辨率图像到高分辨率图像复杂的映射。二是在训练网络时使用 型损失函数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模糊的预测,恢复出的高分辨率图片往往会太过于平滑。三是在重建高分辨率图像时,如果只用一次上采样的操作,在获得大倍数(8倍以上)的上采样因子时就会比较困难。而且在不同的应用时,需要训练不同上采样倍数的模型。针对这三点问题,作者提出了LapSRN,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LapSRN的结构可以看成有多级,每一级完成一次2倍的上采样操作,要实现8倍的上采样就需要有三级。在每一级中,先通过一些级联的卷积层提取特征,接着通过一个反卷积层将提取出的特征的尺寸上采样2倍。反卷积层后连有两个卷积层,一个卷积层的作用是继续提取特征,另外一个卷积层的作用是预测出这一级的残差。输入图像在每一级也经过一个反卷积层使尺寸上采样2倍,再与对应级的残差相加,就能重构出这一级的上采样结果。LapSRN设计损失函数为:
其中,
叫作Charbonnier惩罚函数( 范数的变形), 大小设置为0.001。x表示低分辨率图像,y表示高分辨率图像,r表示残差,s表示对应的级。N表示训练时batch size的大小,L表示网络一共有多少级。通过将高分辨率图下采样,在每一级都存在有对应的ground truth进行监督,因此每一级都有一个损失,训练的时候就是要把每一级的损失的和降低。
LapSRN通过逐步上采样,一级一级预测残差的方式,在做高倍上采样时,也能得到中间低倍上采样结果的输出。由于尺寸是逐步放大,不是所有的操作都在大尺寸特征上进行,因此速度比较快。LapSRN设计了损失函数来训练网络,对每一级的结果都进行监督,因此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github(matconvnet): https://github.com/phoenix104104/LapSRN
github(pytorch): https://github.com/twtygqyy/pytorch-LapSRNhttps:/
github(tensorflow): https://github.com/zjuela/LapSRN-tensorflow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aBlueMouse」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BlueMouse/article/details/7871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