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小楚做了妈妈,刚出月子就向我大倒苦水。原来,孩子每天夜里都要喝好几次奶,喝完了呢又哭依旧不睡觉,她和婆婆夜里轮流照顾孩子,苦不堪言。婆婆到处打听,还去网上查了资料,不知从哪里得来了秘方:孩子要从小做独立睡眠训练,平时哭了也不能抱,免得孩子太粘人,没出息。还说是美国的育儿理念。
可是,当妈的哪个忍心听着孩子不停地哭还无动于衷呢?婆婆却坚持说男孩子就是要从小培养,哪有那么娇气了,还搬出‘科学依据’,朋友又累又焦躁,不知如何说服婆婆。
吓得我虎躯一震,我的宝贝两岁半了,之前从未用过这个方法,孩子到现在还是跟着我睡,平时也粘着我。夜奶频繁的时候,也听说过这个育儿法,但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对,这样对个小婴儿实在太变态了啊!
我这个半吊子的伪心理学家,为了帮助小楚说服婆婆,也解决自己的疑惑,狠狠地啃了资料,把这个育儿法的前世今生查了个遍。
02
婴儿独立睡眠、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这些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当然有了!不仅有,还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
"只要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我都能把孩子训练成社会精英,不管是医生、律师还是警察。"这句惊世名言就是他老人家说的。
他的两本著作《行为主义》《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就提出:
孩子对爱的需求,来自于对事物的需求,母亲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食物就行了。
不能和孩子太亲密,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要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绝不能心软,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些个理念很快在美国的家庭中普及,被美国妈妈们奉为圣经,风靡了几乎整个美国。
但是,这是在1930年哦。不是每个人都迷信权威、无脑跟风的,有个心理学家哈洛就提出了质疑,他就是哈洛。
03
他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虽然这个实验看着很有趣,哈洛可是付出了后半生的心血,为了科学的严谨性,这是一个系列的长久性的实验。至于为什么选恒河猴呢?因为它和人类高达94%的基因是相同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几乎和人类是相同的。
这个实验简单来说,就是给刚出生的婴猴两个假妈妈,一个是铁丝做的,胸前挂了个奶瓶,随时提供奶水。另一个是绒布做的,又温暖又舒服。结果是,所有婴猴都选择了‘绒布妈妈’,只有饿得不行了才去到铁丝妈妈那里吃奶。
然后还搞了个恶作剧,他放了些恐怖的玩具比如大蜘蛛到笼子里,婴猴非常害怕,马上去抱住“绒布妈妈”,慢慢平复情绪。
后来,他把绒布妈妈移到另一个房间,再丢恐怖玩具进去,婴猴更加害怕了,眼巴巴地望着另一边的绒布妈妈,而不奔向铁丝妈妈。如果没有绒布妈妈的话,婴猴就蹲在地上:蜷缩、发抖、尖叫……非常像精神病人。
总之呢,成功地打脸了华生的理论。根据这一系列的实验,哈洛提出了育儿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论断: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只有奶水,人类绝对活不久。这也是亲密育儿的理论依据。
这个实验还有很多的后续,实在太残忍了,也被人诟病,感兴趣的可以去查看。总之呢,后面的实验依次提出了运动和玩耍的重要性。再然后,哈洛著名的演讲《母爱的本质》颠覆了美国社会流行了二十多年的养育孩子的方式。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触摸,运动,玩耍。——哈洛说这句确实是我说的
04
华生的育儿时代在美国结束了,距离现在五十多年。
巧合的是,华生担心母爱过度,在自己孩子身上严格执行了自己的理念。结果三个孩子都得了抑郁症,大儿子自杀身亡,二女儿多次自杀未遂,小儿子在流浪。
“哭声免疫法、独立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可以训练出一个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但是盲目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却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网络上这样的论调很多,还是有不少人把华生的理念当圣经:出了问题只是你使用不当,不是方法的错。
多么会诡辩啊!
婴儿期哭了就抱,饿了就喂,给孩子情感上的呵护、以及敏锐的回应,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信任感。这也是孩子安全感建构的最重要一步。
所谓独立,不是用狠心训练出来的。越是得到爱抚、温柔呵护、建立了足够安全感的孩子,越容易敞开内心、变得开朗,也更容易离开妈妈的怀抱去探索,成为我们期待的独立的、乐观的、适应社会的大人。
—END—
白露400天写作计划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