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智慧—读《要相信孩子有》有感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去年年底在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时,看他特别推荐,就去当当网买了。

      今天有事呆家里,不能外出,我静静看了几个小时,虽然只有短短的149页,浓缩在其中的智慧,需要多次翻阅才能学习到其中的精髓。

      本书主要是告诉青年教师和辅导员要学会借用集体的力量对小孩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走向正直、善良、勤劳的道路。作者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在缺点杂草堆里,找到优点那棵幼苗,悉心照顾,用心灌溉,让它茁壮成长。

        本书不单单是讲教育学理论,在重要的理论下面,作者还提到了类似的学生案例,通过阅读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进一步加深印象,也使相关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那为什么苏联教育下的孩子能变得如此优秀?主要是集体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里专门设有一个团组织和少先队员大队,里面有教师主导,各个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自由组织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小组,如护花小组,除草小组等,学生从一进学校门,就接受着劳动光荣,你所付出的劳动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所以在此理念下,大多数孩子都具有高度的劳动积极性。一旦哪个小组做了好事,就会传到少先队那里,再由少先队上报到团组织,团组织将好事记到“大事记”那里,供大家学习,精神奖励鼓舞着大家继续热爱劳动。

        不单单是在校学生,毕了业的学生,学校也一样负责到底。有些家庭特殊的小孩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受到了她家人的强大阻挠,学校教育以失败告终,这类小孩往往出了社会以后,变得自私又懒散。考虑到社会的稳定及避免他们带坏后来的学生,学校采取了新举措,他们将这类学生邀请到学校,进行坦率的谈话,在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时,学校帮助他们,在学校的教学车间组织一个学习制作家具的木工组,让他们以学徒的身份进行学习,一个家具的诞生离不开细心与专注的品质,更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只要你做出了好的作品,教师会大大方方的展示给在校学生学习,将收获一大批迷弟迷妹,无形之中,提高了这类学生的自尊感和自我约束力,毕竟谁不喜欢被表扬和认可呢?

      就这样,在集体的熏陶与教师独特的教学下,这类学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文明,更加无私,更加勤劳,最终,他们凭借着完美的表现结束了学徒生活,在步入社会时,无一例外成为了木工行业的佼佼者。

      读到这里,我心里十分佩服苏联这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庆幸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自身的教育理念也有所更新,往后班级里发生了事情,也可以多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学习。

      作者在结尾处说道: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天赋素质都将毫无例外地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特有的智慧都能放射出灿烂的异彩;一切懒散、无能的人都将不复存在,因为人生下来本来就是为了要成为天才的创新者的。把社会在道德和智力发展方面的水平提到上述高度—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这也就是共产主义。

        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吧,后来的教育者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