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尽人事》
——五十而叹
●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增长变化的事物就是——年龄。谨以此文献给知天命之年的同龄人,一起感叹岁月,一同品味人生,一路珍爱生命。
……
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一向喜欢用中国传统的虚岁来表达自己的年龄,生于丙午年的我,年龄够了满掌,奔五了,终于迈进了五十岁的门槛。
五十岁的男子是什么模样?祖父到五十岁之龄,是1952年,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只知道祖父是一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老实巴交农民,想不出五十岁的祖父会长成什么样子,打我记事起,祖父就是一个结实硬朗瘦高腿长年近古稀的白胡子老头。父亲在1990年迈入五十岁的门槛,那年腊月,我步入了婚姻殿堂,家中娶入了第二个媳妇,不修边幅的父亲胡子拉碴花白头发稀稀疏疏,习惯穿着皱皱巴巴的四兜蓝色中山装,有了一个孙女和三个外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祖父级人物了。
眼下,虽然自己还不觉老,但年轻同事的孩子们,早已称呼我为“白大爷”,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电影中看到的“张大爷”或“李大爷”的形象:弯腰驼背,衣衫褴褛,头裹羊肚毛巾,须发斑白,身背粪筐,手拿旱烟袋……
然而,与五十岁时的祖辈父辈等前几代人相比,覆盖着人生的时代色彩却有了黑白简单与七彩斑斓之区分。祖父五十岁时(1952),村里还没有通电,自然五十岁时的祖父,只会点燃煤油灯,用火镰石取火抽旱烟,到大井挑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推碾磨面,直到祖父六十一岁(1963),村里通电照明后,他们那一代人才彻底颠覆了灯头不能朝下的观念;父亲五十岁时(1990),村里已经通了十几年的自来水,不用挑水了,家里有了一台十四吋的春笋牌黑白电视机,父亲会熟练地操作电视机,有抽烟习惯的父亲,不用汽油打火机了,改用市面流行的一次性气体打火机点烟,喜欢阅读的父亲,找一些旧报纸看看;我们这代人到了五十岁,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在网络上工作学习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阅读的媒介不但是纸质的书籍,还有大量的电子书籍,手机上的短信微信QQ也得了如指掌,许多工作安排及业务交流都离不开这些渠道,必须学会下载安装APP(手机软件),否则,会耽误不少正经事情。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措施的完善,国人的平均寿命超过七十岁了,如今五十岁的人,正是壮而有为的中年人,走在时下社会的前沿,吃穿住行毫不落伍,休闲娱乐一领风骚,即使有了孙辈成为祖父祖母了,但在公交车上还得照常给真正意义的古稀以上的老年人群让个座位,许多农村五十岁的父母更须把自己当年轻后生一样起早贪黑艰辛劳作为儿女无私奉献。
五十岁的人,正处于负担最为沉重的人生阶段,他们的父亲母亲一般都进入了古稀之年,生病去世亦人生规律,床前尽孝须耗心竭力,他们的儿女们大学毕业开始求职立业及买房置产结婚成家,上有老下有小,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屈指可数的人民币并伴随着交瘁不已的心力,五十岁人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在此重压之下,五十岁人群的身体也不断出现各种状况。
而今五十岁的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衰退的现实,正如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所言:“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我的眼睛具有了近视、散光、远视等多种功能,头发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失去乌黑的光泽,门牙光荣下岗、槽牙磨完了釉质,若非现代化的衣食住行等条件,五十岁的我倘若生活在祖父那个时代,头顶瓜皮小帽,身穿对襟大袄,腰系一条占带,外加仓发缺齿,此外形比起祖父的古稀年时也年轻不到哪里。
回顾五十年的漫漫人生,半个世纪的人世沧桑,如在昨日,犹现眼前。
幼儿时站在炕沿,趴在父亲的肩上听大人们神神秘秘地谈论林副统帅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之事,村民从林的长相断然得出忠奸之辨;跟着母亲和姐姐随着涌动的人流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邻村泊里南道口的大麻地里看降落的直升飞机。
八岁时被李文爱老师从祖母的门后拽到小学开启治学之旅,蒙受苏绪昌老师提携,五年后以全镇第一有幸考入和顺一中在全县招收的初中重点班,三年后参加中考被平定师范录取进全县35人的名单之内,奠定了一生的衣食之基。
弱冠之年在县西盛产“美酒香醋”的山清水秀之地登台为师,三年间,每每去校园东北角的水井处费力地摇着辘轳把提水时,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到有自来水的县城生活。1990年脱产进修完毕,如愿调入和顺一中任教,在此我成家育女教书立业,十四年的光阴洒满了母校六十亩大的淳朴精致的校园,忘不了和顺县第一座楼房——典雅厚重的旧楼,忘不了校园西侧充满运动与激情的土操场,忘不了设施简陋却充分展现师生才情的礼堂兼餐厅。
2004年炎夏,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梁余故里,来到了文化繁富的魏榆之地。恰逢耿公彦波主政榆次,在前一年,斥资过亿搬迁新校,榆次二中占地200亩的校园,庄严儒雅美轮美奂,设施先进布局合理,湖水清澈绿草萋萋,人文气息淳朴浓郁,与其先进的办学理念、扎实的教学作风相得益彰,使得榆次二中成为三晋大地教育百花园中独领风骚的一株奇葩。如今,我已在榆次二中工作了十二个年头,跨越了不惑之年和知天命之龄,从青年走向了中年。
五十岁的人,尤为感叹光阴飞速,青春不再,2014春晚王铮亮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温情伤感的歌中唱道“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五十岁的人,历经风雨,气定神闲,不会再有曹孟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及谪仙太白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
五十岁的人,面对世事变迁与潮起潮落,曾遭遇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险阻,更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开朗,早已不会像年轻时一样怀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积直抱怨。
五十岁的人,虽是“尘满面鬓如霜”,但内心依然强大,也会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胆气,也会有“会挽雕弓如满月”的理想。
五十岁的人,奋斗了大半辈子,深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之理,专业上仕途上各有所得,家庭上事业上分别兼顾,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已如过眼烟云。虽然也有“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之境界,但更向往“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般生活。
五十岁的人,进入了一个心如止水、成熟豁达的时段。好似秋风送爽的季节——浪漫的春色已经淡褪,夏日的热情渐渐远逝,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金黄色的丰收景象。
五十岁的人,可又好像一切都可以从零开始,一切都像是簇新鲜艳的。二十岁时,以为五十岁是人生的尽头,到了五十岁方明晓诸多事宜才端开伊始。况且,国家下决心要颁布延迟退休的政策了,钓鱼竿暂时还派不上用场,我等之未来更加任重道远,不敢轻言年老更不能倚老自许。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2008年已是期颐乐寿101岁的老人。他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之前是为人生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已经垫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已经打造了炉火纯青的职业生涯,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五十年平凡的人生岁月中,由于我所从事着一份能永葆青春的教师职业,一届届风华正茂激情飞扬的年轻学子的加盟,使我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2002年,陕西籍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为自己写过一篇《五十大话》之文,“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当五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五十岁阅历繁多,走过半个世纪的岁月,曾有过书生意气的学生时代和光鲜亮丽的似水年华,曾有过翻飞舞动的聪灵思绪和浪漫飘逸的灼灼情愫,曾有过忙碌奔波的工作光阴和春风得意的辉煌时刻;曾谱写过生命中灿烂的乐章和高昂的曲调,曾遭遇过生命中世事的艰辛与人情的变幻。
而今,五十岁的我,不再怨怼命运的多舛,不再遗憾岁月的蹉跎,因为往事的陈迹,其间的苦辣甜咸悲喜辛酸都会化作嘴边一抹淡淡的会意的微笑。时间大师抚平了一切是是非非,让我更懂得用心去细细品味人生秋冬将带来的丰盛与宁静。
五十年悠然而过,生命里有喜有悲,有恨有爱。在我五十岁的时候,慈祥的母亲猝然而逝,给我带来深沉巨大不可修复的泣血悲恸,让我深感人生之短暂生命之无常。可是,不管怎么说,与我那些英年早逝的同龄人相比,(我已经有三个小学同学都在四十出头去世,有两位初中同学在而立之年和不惑之龄分别去世),毕竟我已经“赚”了五十年。
生命的新陈代谢是任何人也违抗不了的自然规律,精神不老却是我们追求的和可能达到的美妙境界。只要我们执著地追求过,认真地生活过,辛勤地耕耘过,真诚地热爱过,即使漫漫人生一路平平淡淡,我们都将坦然地迎接天边那一缕绚丽的晚霞。
清代才子纳兰性德在怀念原配卢氏的《浣溪沙》一词中写到“当时只道是寻常”,往日里那么多温馨旧事,多到了人不懂得珍惜,多到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五十岁的人,在人生中遇到了许多事许多人,初遇之时,没有太多的感触,没有特别的印象,没有太深的体会。母亲曾给与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曾给予的淳朴深厚的情谊,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当我们失去这些,再回味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因“当时只道是寻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五十岁已知天命,意指对世事的洞明、对人情的练达、对人生的觉悟,尊重自然规律,敬畏天地万物,洞悉事物趋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逆天行事,不虚度人生,不非分妄求,争取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感恩爱惜父母赐予的生命,诚实正直地度过应该属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