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觉的和父母有隔阂,思维方式的不同,让我们得交流总是产生分歧,这里不是传统道德的问题,是对社会认知的差异。虽然有些时候我们明知道他们是好意,但是我们明白结果是错误的,所以心里就抗拒。
父辈们的生活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从文字看来应该还是很惬意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并非我们想象的惬意,反而是有些无奈。他们的生活方式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就拿手机来说吧,一部智能手机给他们,他们可能也不会用。有时从生活中能够感到他们深深的无奈。
以前的年代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所以都顺应时代号召,人多力量大,没有计划生育。所以他们的生活主要就是体力劳动,从土地耕作中获取粮食。现代社会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他们依然是保持着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外出打工也是一种,但是他们年龄大了,只能在家,尽力换取金钱,给儿女的经济作以支持。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劳动,因为他们无法用脑力赚钱,所以只能尽力用体力去换钱。从清早起床,去地里干活,回家后喂饲养的牛,羊,鸡,狗,猫。吃完饭,在去地里,看看干点农活,到了下午,再喂养完家里养的,再吃饭。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会电视,还不忘把带壳的花生,一粒一粒的剥开,用来做种子,或者换钱。
现代的年轻人,上班,照看孩子,辅导孩子作业,每天考虑着这个月要还房贷,车贷还有多少,孩子想包兴趣班,水费,电费,物业费。一切沉浸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中,每天工作回到家,做到沙发上才基本算是完结。这是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生活。当然有些没成家的下了班后,可能和朋友出去胡吃海喝,酒吧,歌厅,KTV,要么就是手游,网购,短视频。
我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些不适,感觉父辈真的已经尽力了。而我们还总是埋怨自己出生不好,怪父母没能力,没本事,所以自己现在过的不好。每每这时父母总会沉默,或许他们真的很惭愧,可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点,可是他们又无可奈何。
余生对父母好点吧,毕竟能陪他们的日子不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自己努力去创造,如果没有成功,至少自己努力了,不是吗。我们应该学会父母身上那种,安于过好生活,做好当下的事,多一丝耐心去做那些重复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