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单反,从前在我们心中无比高大上的东西,现在已经走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当然,我也不能免俗,在思忖多时后,终于下决心买入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装逼之路(大雾)。
但是,我并没有买大家熟悉的数码单反,而是去闲鱼淘了一台有20年历史的国产纯机械胶片单反——凤凰828。这台相机陪我走过了我的第一次独自旅游,为我留下了那段珍贵的回忆。现在,我想把我作出这个决定的想法记录下来,以期在未来的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加油。
一、最直接的原因是很现实的经济问题。因为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要玩就长期深入地玩下去”,所以当我了解到相机中的APS-C画幅、全画幅时,我就想直接入全画幅。然而全幅单反、微单一万起步的入门价格,加上后续至少几千一个的镜头,让我这样的穷人难以支持。
在我犹豫纠结的时候,偶然间想起的胶片相机,仿佛给我开了道新世界的大门。我去各个网站了解了胶片时代的单反,再去闲鱼找对应的价格,普遍几百元的机身与镜头都让我越来越激动。最后,我以不到400元买了现在的第一台凤凰单反与28-70mm、50mm两个镜头。
换做数码相机的话,最便宜的单反应该也不可能会低到这个程度来。
二、希望原始简单的功能会让我对“拍照”这个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我并不只是想买个相机来记录生活,而是想要仔细了解光圈、快门、景深等拍照中的各种基础技术,所以卡片机并没有纳入我的考虑范围,不然我手机可以更好地满足要求。而现在数码化的单反、微单,又有太多人买来只会用AUTO档了。我担心我也会在简易、智能化的设备带给我的便利中落入“只会按快门”的坑中,因而不带有任何自动功能的古老的胶片机械单反成为了我的理想选择。
而这一个多月的使用没有让我失望,这台相机基础、简单但是必要的功能逼迫我去逐个了解影响成像的感光度、快门、光圈、焦距、对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台相机身上唯一的电子部件——测光提示的明显错误,让我必须完全地进行手动曝光,这让我养成了一到新场景就开始估摸着场景的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光圈、快门参数,再拿出手机测光软件核对的习惯。手动对焦虽然让我一开始拍照的动作非常缓慢,但也使得我养成了估计距离进行对焦的意识。而在对这些功能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回过头再去看数码相机上那些曾经让我完全一脸懵逼的P档、光圈优先、快门优先、自动对焦等模式,竟让我有了“那些不就是我在设置参数时的不同考量嘛?”的想法。
我想,如果不是这种简单原始的功能的倒逼,可能我到现在为止依然在享受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的便利,可能还分不清变焦和对焦的区别,也可能还不理解各种参数究竟是什么意义。
三、胶片让我整个拍照过程更慢,更慎重。对数码相机来说,拍摄本身几乎没有成本,高速存储与强大的连拍功能让许多人能够更频繁地按下快门。但是对胶片相机来说,每一次拍摄都意味着成本的消耗——胶卷+冲扫的花费均摊下来将会使得每次快门都有1-2元甚至更高的成本,这还包括拍出来的照片中必然会有的大多数废片。
同时,胶片拍摄后并不能当场回放查看自己的拍摄效果,必须等一整卷拍完,冲洗扫描完成后才能见到成果,这个过程至少都是以天来计。这就使得许多人用数码相机反复拍摄回放修正以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做法在我这里完全不可行。我不得不在按下快门之前就非常审慎地思考我是不是的确有必要拿出相机,我应该将镜头对准哪里,我应该设置怎样的曝光,来确保我几天后拿到的照片真的就是我希望的那样。
慢,带来的不仅有不便,更有我对待拍照这一行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我相信,这样的态度将会让我更好地进步。
四、胶片特有的色调风格的确非常吸引人。很多玩相机的前辈会对这样的想法嗤之以鼻,我也不逃避这点。同时,胶片拍摄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由所用的底片、冲洗的工艺、扫描仪决定,而这些都不需要自己学习使用繁复的后期修图技巧,就能让一张照片有着非常复古、吸引人、有着独特风格的色调。或者直白地说,懒了点,而且还便于装逼。
当然,用胶片机械单反也有它的不便之处,其中最大的不便就是无法随时回放自己的拍摄效果,也就给自己控制照片平添了非常大的难度。同时手动对焦也让我暂时还不能很快速地抓拍,从而漏过许多值得保留的瞬间。
但是,至少目前为止,我享受这些胶片相机带给我的美好,也还能接受它的缺点,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