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钟薛高为首的高价雪糕,其实早已有之。之所以在最近集中爆发,是变成了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的替罪羊。
雪糕的定价究竟应该是多少?一种共识是雪糕不应该是“奢侈品”,高价雪糕也不应该挤兑平民雪糕的市场。然而雪糕的定价究竟应该是多少——又或者,消费者对雪糕的心理承受范围究竟是多少?从单纯的情绪出发,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科学在这类事件中是缺位的。“添加剂=有害”的思想依然是主流。沿用第一条的说法,所有的“添加剂”背后都是“不信任”——消费者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关心企业如何运营,他们只是单纯对抽象的“大企业”、“垄断”、“资本”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恐惧。
钟薛高舆论危机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失败的公关。和之前很多灾难级的公关一样:没有任何正面道歉,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改进方案(具体是否做是另一回事),甚至文案与企业高层发言都明里暗里嘲讽消费者的“消费降级”与“品味低下”。过去我认为这是企业内部“花拉子模式”信息筛选导致的傲慢,现在我觉得这颇有一种“受害者心态”的意味——消费者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企业家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这双方当然不可能有任何一方退让,不可能有任何机会和解,也不会有人愿意主动负起社会责任。
回到我们个体能做的,那就是不要堕入消费陷阱,不要用高价商品掩盖自己与他人确确实实存在的等级差距。能够讨论“雪糕刺客”问题的人,至少在这方面的消费上是有选择的。有高价雪糕而选择低价雪糕,能帮助我们摆脱标价的数字游戏;不因别人嘴中叼着“刺客级雪糕”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是守卫了我们自己的世俗生活。单就邻居而言,我喜欢生活朴素的凡人,大于出口成章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