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骞 古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可笑的是,很多人都当真了。
小时候生在农村,邻居经营着一家茶馆,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方式,所以农闲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往往都会聚在这间茶馆,喝喝茶,打打牌,聊聊天,小日子过的悠然自得。
那时候我家比较穷,一个破电视老是出毛病,所以茶馆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听听那些老人家讲讲历史,讲讲战争,讲讲以前的苦日子。
有一次,村里的老村长给我们讲朱元璋的故事,说道,“朱元璋36岁称帝......”
当时我正好在看一本历史书籍,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一共用了16年,称帝时40岁”。
于是我和老村长说,“三爷爷说的不对,朱元璋称帝时是40岁!”
慈祥的三爷爷一样子变了脸,仿佛权威受到了挑战,“我说36岁就是36岁,你个小毛孩懂什么?”
爸爸也把我轰出了茶馆。
那时候,我不仅怀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书上得到的知识不会被赞同,好像也用不到生活中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用不着“之乎者也”。
晚上爸爸回来,和我说“小子,你说得对,朱元璋是40岁称帝。”
“那为什么你刚刚不和他们说,你整天让我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啊!”
“不是读书没用,是你现在所处的环境还用不到书上的知识,但是你要相信,
当你到达一定的层次后,这些你所读过的书,就是你的资本。如果你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证明读书是有用的,那么你就该努力的爬到那个层次
“读书无用论”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代表作是“别人家的儿子。”
“你看看人家张三,初中都没上完,现在不还开了工厂,家里房子盖得一套又一套吗?
你看看人家李四,小学文化,生意不还做的有模有样,前段刚娶的那个娇妻,啧啧啧,真让人羡慕。”
“你看看你,书读的那么多,到头来不还是得上班,一个月拿那么一丁点工资。”
这个社会有这么一个现象,“万里挑一,便是代表。”
1.07亿河南人出了几个小偷,“偷井盖”便成了河南人的标签;
1.09亿广东人出了几个没素质的,“看不起外省人”便成了广东人的标签;
1.48亿东北人出了几个没底线的,“东快傻”便成了东北人的标签;
那么多城管出了几个仗势欺人的,“暴力执法”便成了城管的标签;
同样,不计其数的“读书无用论者”出了几个老板,“读书无用”便坐实了。
各位好好想想吧,不要认为有一两个幸运儿,就真的认为读书没有用了。
“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但读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但是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毫无道理可言的评论,很多读者在下面骂他,我懒得回复。
的确我是靠笔杆子吃饭,但是“文字写的越好的人越穷”,这一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很多人说读书无用,但是扪心自问,究竟是读书无用,还是你没用?
人生中最失败的莫过于把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于读书所致——我一事无成不管我的事,全怪读书无用,如果当初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说不定我现在也是一个人物了。
醒醒吧,你什么时候浪费时间去读书了?你是在借着读书的名义在浪费时间!
读书无用论,给太多人提供了有理由,有面子的庇护所,可以理直气壮的回避自己的无能。
有一段话在我的文章中,出现过很多次,但是我还想再说一次。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作为养料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
阅读学习也是一个道理,或许我们读过的很多书,到后来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于是怀疑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们读过的那些书,也如同养料一般,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气质,谈吐,格局,认知。
正是那些书,改变了我们的气质,增加了我们的格局,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无比强大的内心。”
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换一张大学文凭。
如果没有书籍,那么大千世界必须要用自己去走一步才知道;想要了解历史,可能得需要自己挖坟了;世界之大,靠脚去丈量恐怕是来不及,只能靠思想去驰骋。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思想有趣味的人。
读书,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拥有翻越它们的勇气。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