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选择一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不是看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是看它的发达程度,也不是看它文化底蕴是否丰富......
而是想想这座城市里,有没有我的好朋友。一座城市值不值得留下来,在我这里的考量标准只有一个:我有几个好朋友在这里。
所以你可能也感受到了,我是一个不能没有朋友的人。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里面说: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我一度认为,挚友是我的“续命丸”。
2.
好朋友六月毕业之后,一个人留在了珠海工作。
虽然是在珠海读的大学,但是大学里相处地比较好的朋友要么回家发展,要么去了大城市。加上她的工作性质,平常休息也只能是在别人的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期是最忙的时刻。
能约上朋友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休息的时候也只能躺在宿舍玩手机度过。
她和朋友之间的联系,只能靠一部手机。
后来的某一天,她跟我说:我决定去广州了。即使在广州生活得并不一定在珠海好,但起码在广州还能约朋友出来聊聊天,一个人太孤单了。
我很能理解她的想法,一个人可以生活一个星期,生活半年是需要勇气的。
我做不到半年里都不和朋友约见面。半年不去影院看一场电影,我都会觉得整个人没灵魂,何况是不能和我的好朋友见面。
的确,手机视频通话能看见彼此的面孔,一颦一笑落入眼中,但隔着手机,多多少少都还是会有距离感。
例如在对方告诉你好消息时,你不能激动地跳起来跟TA击掌,你只能在视频的另一端瞎蹦跶。
例如在对方难过的时候,你无法给TA一个拥抱,拍拍肩膀说没事,开着视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可能会尴尬到大眼瞪小眼。
肢体触碰能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存在,视频通话终究还是无法有肢体触碰。而我们的精神世界,恰恰需要这些大大小小的真实感来丰富。
3.
工作之后,我们都需要忙于自己工作和生活,和朋友的每一次见面都变得弥足珍贵,每一秒都格外珍惜。
11月快月底的时候,约了大学舍长出来见面。
我们两个住得不是特别远,三四个公交站就能到的距离,但因为她的休息时间不是在周末,所以也比较难约一天的时间出来玩。
在见面之前,我们在微信里发消息,时刻报备着自己的动态,距离目的地还有几个站、还有几分钟。在快下车的时候我还发了一条消息过去:报告,你的小可爱还有几秒到达,请做好热情的准备迎接~
那种即将见到一个很重要的朋友的激动,相信你也会有所体会。
BRT公交站里的人不算多,但仍有种在人群中找彼此身影的感觉。
见面的第一件事,不顾旁人的眼光,我们拥抱了一下,有一种“终于见到你了,真好”的感叹,然后才开始聊天,开始进行接下来的活动。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习惯了和朋友见面要拥抱,并且也越来越喜欢上这个习惯。
只记得今年6月份中旬,回学校考试,隔了4个多月不见的六月特意在下班之后赶回学校见我一面,我们在校门口拥抱了许久。
原本可以天天见面的朋友,忽然间相隔许久才能聚一次,彼此之间产生的思念,大概都诠释在这个开始的拥抱里了。
4.
在这个公众号里,有一处设计是我尤为喜欢的。
每篇推文的右上角,我都会插入一个相同的动图:两个小人儿风尘仆仆相奔而来,然后彼此用力拥抱。
比起离别的时候要好好拥抱,我更喜欢相见的时候拥抱。
离别的拥抱大多都会包含着不舍、难过、叮嘱等......
而相见的拥抱代表着激动、期待、开心等......
它是见到对方第一眼冲动之下没有经过思考、第一生理反应衍生出的产物。
有些冲动比起深思熟虑,来得更有魅力。
所以,和朋友见面的时候,请你要用力拥抱。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九九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