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同事聊天发现,她家姑娘6岁,已经报了7个寒假班,有英文、数学、游泳、滑轮等等。我们错愕地问,你家小孩不累么?
同事想了想,说,小孩子不会累的,你只要能给她安排好时间,她就能准时上课,现在你不给她安排好课程,等孩子上学之后发现跟不上大家的节奏的,你才知道后悔。
但是养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真的要介入他们的人生,帮他们规划好所有的事情吗?
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三谷宏治在他的新书《有限管教》一书中明确指出:99%的养育问题,源于父母缺乏界限感。他坚信,这个是世界上有一种成功,是让孩子和自己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他著有《经营战略全史》《传达力》等书。他把管理公司的经验用到了了管教孩子身上,让3个女儿在日本社会里都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女性。
《有限管教》这本书讨论了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根据案例给了作者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建议能帮忙父母在不溺爱又不严苛的情况下,培养出独立、自信且上进的孩子。
01 让孩子喜欢上读书
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喜欢读书的原因,那是因为大我一岁的姐姐每天都会往家里带很多的儿童绘本,虽然那时候的绘本内容粗糙,但是看着姐姐很认真读书的样子,我也很快地迷上了读书,甚至把读书当成了终身爱好。
因为读书能让我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别人不一样的成长故事,我会将自己带入书中,想象着如果自己也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会怎么处理问题。这和《高分读书法》中的方法是很一致的,我不但把自己当做了采访者,还把自己当成了参与者。
如此专注,又怎么会讨厌读书呢?
等自己成为了父母,却发现很多孩子是不喜欢读书的。
对于这种问题,作者给出了一个建议:你只需要慢慢地等,带你的孩子去图书馆,去书店,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你也要做一个喜欢读书的父母,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突然喜欢上读书的。
才子高晓松也说,在我们家,读书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们家哪里都是书,随手翻开一本书,你都会在书里面看到笔记的痕迹,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自然也是一个爱书之人。
02 让孩子成为家庭活动的负责人
作者三谷宏治在梳理举个一个例子,他的小女儿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姑娘,有那么一段时间,她总是会抱怨无聊,生活无聊,工作无聊,吃饭无聊,反正做什么都是无聊的。
在这种情况下,三谷宏治并不是单纯地和孩子谈心,而是让孩子安排一家5口的短途旅途,除了目的地和预算是大人确定之外,其他所有内容由她负责。
孩子接到项目之后,开始大量地查询网络,既要能满足预算,又要能兼顾大家的喜好,等孩子制定了流程之后,一家人都非常配合孩子的工作,虽然最后的旅途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二女儿却在这件事情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并且学会了在项目中总结自己的得失。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说,我的天,安排一家五口的短途旅行,作者可能是不知道要花多少心血吧?怎么舍得让孩子从学习中抽身出来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都以为读书是最重要的,考上名校才是孩子成长的终极目标。
但是在现在社会中,那些从来不需要做家务,不需要负责家庭活动的人,最后却有可能很难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他们情商不高、计划不周、只说不做,不会说“谢谢”。
难道我们要用尽心血培养一个不被社会喜欢的书虫?
03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周末
我们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父母真的有必要帮孩子报7个兴趣班吗,让孩子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这样度过他们的周末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三谷宏治认为:周末不应该只是家长的周末, 他们也是孩子的周末。
周末应该怎么过,孩子说了算,如果有可能,我们甚至应该提前安排孩子的周末。
作者在书中以他们的三个孩子为例,二女儿一直都是一个很有规划的人,她经常会规划好自己周末的所有时间,有时候即使只是在家陪伴妈妈,她都会要求自己做一个时间表出来。而三女儿是一个乐于社交的人,她会经常和小朋友约定到哪里去玩。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们的时间安排,让他们决策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活法,他们慢慢地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周围每个孩子都开始参加补习班,等他们衡量利弊之后,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到周末补习和兴趣班中去,他们也会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因为他们这是他们要求的。
“education”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的educere,是“引出”的意思。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作为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往往会让他们长成不同的样子。
父母有边界,才能够引发孩子找到自己的需求和潜能,也才能够理性地思考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按照独立地活着,有独立的父母才会有独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