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这期的辩论谈到了死亡的问题。说实话,我是哭着看完的,虽然我没经历过至亲至爱的逝世,家人都健在着,但还是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印象很深的话有很多,黄执中的“我去另一个世界并不需要勇气,是你需要勇气”,邱晨的“渐行渐远的背影告诉你不要追”,蔡康永的“人生是一场大party,但是抱歉,我得先离席”,当然还有最后马东的“今生与你做一世父子,我很幸福,有缘再聚”。
今天上课时,李纲老师也谈起他真正体会到“三十而立”这个词的含义。2008年,老师的外公心脏病突发被送进医院,熬了三个月后还是不幸离世了。老师外公下葬后不到一个月,他父亲被查出了胃癌晚期。8年后的老师看似平淡地再谈起这段往事,但背后的痛苦却不为人知。不知为何,当“家人”与“死亡”这类的词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一种很特别的沉寂弥漫在空中,一种内心深处的刺痛感时常让我泪腺崩溃。
我这两天的晚上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但每每想到亲人会离开自己时,还没来得及深思我该如何面对,便已经感觉到痛不欲生了。关于“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太多人都习惯了选择逃避,仿佛逃避了,它就不会降临到我们身边似的。但现实却比我们想象得更痛,更血淋淋。
如果将人生变成一道计算题,似乎更让人难以接受。今年我20岁了,外婆82岁了,爸爸妈妈也快年过半百了,这样算来,在不远的5年或者10年内,我可能就得真真切切的面对至亲的离去。越想到这时间之短暂,恐惧与难过便会吞噬我的每一寸感官。我该如何去说服自己接受?该如何去让自己处之淡然?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正练习着。
初中在看《挪威的森林》时,被村上的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他说:“死,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是的,生命在降临的同时也注定了会离去。人的生只有一次,人的死也仅此一次。生命正因为有死亡的存在才会变得更有意义,也因为死亡变得有尊严。我们都无须避讳死亡,虽然看似残忍,但我们确实得练习着面对死亡。
死亡,或许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它虽以实体形态逐渐消失,但却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于你的脑海里,以诗歌的形式存在于你的文章里,以旋律的形式存在于你的音乐里,以无限美好的形式存在于你生命中的回忆里。
今生与你做一世亲人,我很幸福,有缘再聚;
今生与你做一世爱人,我很幸福,有缘再聚;
今生与你做一世友人,我很幸福,有缘再聚;
今生与你相遇,我很幸福。你不会因为我的离去变成孤单地一个人,也不要为我的离去失了生活的美好。人生这场游戏我已打败了终极大boss,接下来的游戏你要好好去享受。请相信我会一直爱着你,有缘再相聚。
(仅以此文写给终将面对死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