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手艺人,我一直觉得非常羡慕,好的手艺人,必定经过千锤百炼,花了许多时间打磨才完成一件作品。
每回经过一些做木具的店,我总是很好奇,每一件东西是如何做出来的。
一度,因为好奇,我上网买了一些可以组装的小床头柜和书桌回来组装,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工程,花点时间和力气,按照组装图纸就可以组装起来,我还真是好好体验了一把组装的乐趣。
而组装也不是单纯的力气活,偶尔也要动点脑,才能最后组装完一件东西。
02
《木匠手记》的作者尼娜·麦克劳林,在屏幕前工作了七年以后,渴望做一些带来有形效果的工作,她认为“做办公桌”比“坐办公桌”更能让她感到兴奋。
她辞了那份记者行业的工作,从零开始,应聘了一份木匠助手的工作,开始了木匠生涯。
尼娜原本跟文字打交道,每天面对着电脑,几年以后,她感觉太想改变,于是辞职了,又正好看见一份木匠助理的工作,她觉得新鲜而跃跃欲试,哪怕此刻的她对木匠这一行一窍不通,她还是充满热情又忐忑地发出了申请。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在面试后,她被选上了,从而开始了跟着玛丽,她的雇主,开始了奇妙的新生活。
在多数人求稳定的现代,很少人会去打破现有的生活,去从头开始。
从头开始,相当于,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开跑了一部分,已经筋疲力尽,却又得回到起跑点,重新起跑,又得重新经历一遍筋疲力尽,很多人一想到这个过程,就果断摇头放弃了。
所以,尼娜是勇敢的。敢于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敢于全身心去适应新生活。
而尼娜从木匠生活的真实工作中,得出了一些感悟。
大多数人一边抱怨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又一边不肯学习,为换新工作进行储备。而尼娜则怀有对木匠这份工作的好奇和兴奋,开始了紧张又充实的学习过程。
如今信息发展如此快,已经没有所谓的一成不变的工作,一切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只有对未知保有一颗好奇心,排除恐惧,持续学习,才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和美好。
只有排除对未知的恐惧,保持兴奋感,才会在持续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新知识。
人要如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
一、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
当我们开始接触新事物,总是很容易产生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足够的好奇心,用一种热情的求知欲去了解,不害怕出错。
二、敢于尝试,敢于出错
对于不会的事,我们要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在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接触到李阳疯狂英语,先不谈论这个人如何,但是他提出的练习口语的方法,确实是可行的,那就是大胆说出来。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出错,我们才有机会改正,才会进步。
03
尼娜在后记里,引用了诗人乔恩·考特纳引用过一句谚语:“知道路怎么走了,别再看了”,尼娜解读为,这话并不是让一个人迷失自己,而是督促人保持清醒,保持专注,即便在时间和经历让我们变得迟钝的时候依然保持清醒。那句谚语的意思应该是说,既然知道路怎么走,就按照知道的路线专心走吧,不要东张西望了。
昨天去休闲骑,事前并不是很确定路线,于是不得不用到高德地图的导航,有时候,不知道路怎么走,确实会东张西望,还很容易错过路口,结果就是走了冤枉路,多花了时间和精力才到达目的地。
04
“写作和木工都需要耐性和练习,两者都要围绕把某些事情弄对、弄好去反复思考。两者都包含了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但又能忍受不断犯错误,直到做对为止。对于两者而言,理解某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往往把它拆分开进行剖析。”
尼娜曾经与文字打交道的经历,让她发现了写作和木工之间的相似之处。写作需要耐性和练习。就像我学习写作大约半年,和尼娜说自己学习木工的感觉有些像。
唯一不同的是,文字是我们从读书的时候开始接触的,而系统的写作并不是。当初开始写作,坐在电脑前,思考很久,都无法构思出整篇文章,只是搜肠刮肚,写出一些零星片段。终于经过一个多月,能写出一篇文章之后,才发现,写出来的东西是废稿,曾经有一篇故事,修改了六遍,才投稿出去,没有耐性,真的弄不好写作。
有时候写作又不单单是写作,还是一种思维整合的过程。和木工的工作一样,并不是有了图纸,有了工具,就可以随意弄出来一件成品。在弄成成品以前,需要经过思考,最后才会做出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
之所以对《木匠手记》非常感兴趣,源于我很想了解一下,一个人从文字转行到木工的心路,而作者正好从自己最真实的适应过程里,写出了自己实践的经历和感悟,书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插画,帮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做办公桌”比“坐办公桌”更让作者兴奋。
觉得生活无聊的时候,不妨拿起《木匠手记》,和尼娜一起保持对未知的振奋感,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开始持续学习,让生活变得未知而有趣。
无戒90天写作练习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