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系列企业管理评论著作:
并非荒诞的理论——献给雄心勃勃的老板们
(二)老板为什么需要顾问
改革开放以来,或许是受某些冲动的催发,许多人都有做老板的愿望。前几年,有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似乎领一个营业执照就是老板,有了银行帐号就发财。说来令人啼笑皆非!但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谁。因为大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是趋于零。人人都想下海,人人都欲做一个老板。但是只要稍微一提示也许就会令许多人大眼瞪小眼:下海做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老板?你找人问过吗?营业执照怎么领?税务登记如何运作?银行帐目如何进行?财务运作怎么进行?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经营、管理问题你都找人问过吗?要说的找人问问就是咨询。只不过是最原始、最低层次的咨询罢了。员生光时恐全谈到咨询,也许会有人说,我什么都懂,用你何来?其实这是个概念上的错误。人类从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分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在这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之中,谁也不可能担任社会分工中的全部角色。也就是说,当老板的和搞咨询的是社会分工产生的,这绝不能说谁比谁能的间题。能说的未必能作,能做或许不会说。二者相互补充,以达平衡。当老板可以抓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儿个主要环节,或人或财,但不可能全部都一抓到底。有时可能要抓多一点,这其中就可能出现毛病,有了毛病自己可能不知,概因是当局者迷之故。而咨询界人士则可以跳出某种特别的圈子,完全从企业运作的科学性的角度来考虑,在科技、法律、公关等各个领域找出一个企业的发病机理,进而开出 “药方”,至于老板在决策中是否采纳,咨询人士并无法左右。换句话说,咨询人士是将有
关企业运营中的全部资料及可行性方案交给老板,由老板组织他的决策集团审议决策。 这其中可能出现和咨询人士的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因为许多事情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从而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的长期性。这和大夫给人看病的道理也有相同之处。当你按大夫的治疗方案治疗之后,必
然有一个愈后保健问题,一个负责的大夫都会向你提供的。
我用这样的比喻是想说,企业的任何咨询活动都是一个庞大的、永恒的系统行为,而不是断章取义,只为一时,不负责长远。前几年社会上曾盛行 “点子” 。所谓的 “点子”只是一个企业的具体事项的妥善处理,它是一种非系统的、 非全面的行为。严格地讲,“点子”只是咨询系统中的一个微量元素,而企业的系统咨询是考虑如何让一个企业只有生而没有死(尽管那是不可能的)的复杂的论证。 如果有人也非要将之归结到点子行列的话,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点子群”。
举了这些零散的事例,说了这些抽象的理论,只是想说,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育绝不仅仅是一个老板能够考虑周全的,即使再加上几个企业本身的决策人士也是不行的,因为他们都是当局者,他们或是屈从于老板的权威,或者是当局者的地位陷得太深而无法自拔,而咨询人士势必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向老板提供问题的解决出路。也许老板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身并未发现,而别人却替你找到了,而你自身极不情愿克服掉的毛病,别人替你克服了,这实在是想说:老板需要一参谋或顾问,NO,不是一个,有时是几个。(未完待续)
备注:此书199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