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今日简史,昨天说到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就业,过去机器抢走你一个工作,还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新工作,但当机器会自学习之后,整个情况就变了,人类有两种能力,一个是身体能力另一个是认知能力,过去机器只在身体能力上跟人类竞争,而人类则在认知能力上产生巨大的优势,随着农业工业进入自动化,很多新的服务业岗位就出现了。这些工作需要新的认知,包括学习和沟通,机器替代不了。然而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在认知技能上赶超了人类,包括已经逐渐可以理解人类的情绪。而除了认知能力和身体能力之外,我们并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三种能力。
必须要认清一个关键点,人工智能革命不只是让计算机更聪明,运算更快,还在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我们已经开始了解哪些因素在掌握人类情感,欲望,计算机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分析人类的行为,预测人类的决策,取代人类的大部分工作。比如,司机,银行经理,律师,分析师已经即将被颠覆。所谓的人类直觉,只不过是辨识模式罢了,他是经过数十亿的神经元瞬间计算产生的结果。但是大脑有缺陷,他经常根据不完整的信息推测答案,也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快思考,从而犯下愚蠢的错误。所以这也就证明,如果是那些依靠直觉的工作,人工智能肯定比人类做的更好。因为计算机不会偷懒。也计算能力更强,得到的辨识结果也更加准确。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下棋,20年前美国深蓝计算机战胜了最强大的国际象棋选手,2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最复杂的围棋,也被阿尔法狗彻底打败。
不管是司机预判行人的行动方向,还是银行经理判断信用好坏,又或者律师判断谈判气氛,这些依靠的都不是巫术,而是他们的大脑通过表情,声调,手部动作来进行升华识别,人工智能只需要搭配适当的传感器就会比人类做的更精准,更加可靠。因此此次人类失业的威胁,不只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兴起,还因为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和生物技术进行融合,虽然这条路曲折漫长,但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花个几十年就肯定可以跑通,也就是说2050年,失业的威胁就将普遍存在。2010年这一代孩子,他们将会面临严重的中年危机。
当机器主宰世界后,运转效率肯定更高,比如全部都是自动驾驶,那么就不再是每个个体根据地图规划路线,而是整个系统去分流配置资源,每辆车的电脑都在完全按照指令行动,所以违章基本被杜绝,交叉路口也会井然有序,所以交通拥堵基本就不存在了。事故率也会接近与0,而疾病治疗方面,所有的人工智能医生会不断的更新数据库,把最先进的科技医药成果用于治病救人。所以这也会让效率更高。而现在医生可能忙的没时间学习,对于最新的医学进展则可能完全不知道。有人说会不会风险也加大了,比如现在某位医生犯错,顶多让几个病人损失,而如果要是以后整个医疗系统犯错,会不会所有病人都跟着倒霉,这个可以不用担心,未来可能也不会是一个系统在运行,他也会由很多的公司控制多套算法,进行竞争。比如你可以不喜欢IBM的医生,去找谷歌的医生就好。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标准化最大,还能保留竞争。以后你在十八线的小县城,也可以享受全球最好的医疗资源,享受全球最好的机器人医生的诊断。自动驾驶也是一样的,有统计显示,所有交通事故中90%都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机器来驾驶汽车了,这90%肯定是不存在了。
综合来看,处理信息的工作,以及每天都是大量重复的工作,熟练技术类的工作,很容易被取代,而与人交流的,关怀类的工作,创意类的工作,可能机器暂时没办法取代,比如医生也许很快会被机器代替,但是护士可能还必须是人来操作。因为他除了打绷带,装吊瓶这些简单的工作,更需要安抚病人的情绪,但是情绪这个事,其实人类也在试图通过算法去解开他背后的秘密,比如现在很多计算机完成了对音乐的情绪分析,已经能够让这些指数跟人类情绪相匹配,当你跟某人大吵一架后,机器可以自动给你播放一些舒缓情绪的音乐。所以艺术这个事,也没那么牢不可破,甚至机器的作曲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他可以写出一首比肖邦还要肖邦的曲子。
人工智能时代,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最简单的就是人工智能的维护,司机的工作消失了,但是你必须要有大量人去维护人工智能的系统,以及维护车辆的使用状况。另外,人工智能可能会推升人类的某项技能水平,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可能会出现很多超级人类,不过这种转型是血腥的,因为人工智能几乎消灭了所有低端工作,如果1920年,一个农民失业了,他可以去学习开拖拉机,好好练一个月就能上岗,1980年一个工人失业了,他也可以去当收银员,培训个一周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2050年你失业了,对不起没有岗位再适合你,那些新职业,数据挖掘,分析师,机器维护师,运维工程师,真不是一两年能培训出来的。所以以后会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少量的高端人才掌握机器,另一大部分低端劳动者被机器挤压生存空间。无用阶级日益庞大,绝大多数人找不到工作,但是高端岗位却是一将难求。作者说这个有点像19世纪汽车取代马的时候的场景,当时许多马车夫转行成为驾驶员,但是我们可能不是那些马车夫,而是那些被淘汰的马!
而且最要命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金字塔尖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沦为无用之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虽然整体生活水平因为机器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而提高了,但是贫富分化将变得极大,最终反过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生产再多东西,也卖不掉。
2017年12月7日,有个里程碑的事件,谷歌阿尔法zero,击败了stockfish8,后者是2016年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他吸收了人类几百年的国际象棋经验,每秒计算7000万次,而谷歌的阿尔法zero只是个新手,每秒只计算8万次,但他却是一台人工智能电脑,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他刚上线的时候,连国际象棋规则都没有,他是在跟stockfish的比赛中不断学习的,100场比赛,阿尔法赢了28场,平了72场,而这一切只用了4个小时,是的你没看错,一个学习了4小时的人工智能机器,战胜了几乎囊括所有人类精华数据的电脑。所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现在人工智能显得呆萌呆萌的,甚至有人批评,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认为这根本就是人类打造的伪概念,但一旦这扇门打开,他的进化速度可能完全超乎你的想象。甚至最后完全脱离人类的掌控,那就非常可怕了,人类能够控制地球,就是因为我们的智商在其他动物之上,如果有个东西的智商远超我们,那么他们看待我们的,就会如同我们看待猫狗这些生物一样。
那么该如何避免失业呢?就算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消失的工作还是会远远大于新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怎么办?首先,避免工作消失,这个根本做不到,放弃进步这就跟自我毁灭没什么区别,而且技术不是你想限制就能限制的住的,这就如同囚徒博弈,你认为大家说好了不发展了,但一定会有人投机取巧偷偷发展,然后接下来就是所有人重新回到发展竞争的局面。
有人说我们可以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但是对几十亿人进行再造,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必须得承认,我们固有的社会模式和经济政治模式,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挑战。现在人类最担心的其实不是供给,机器替代人工,会带来更高效率的供给,现在害怕的是需求,大量人失业后,需求如果下去了,经济就麻烦了。作者的观点是,这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未来的经济还需不需要人来消费,其实很难说。机器和计算机也可以成为消费者。比如一个公司A生产铁砂,他把这些东西,卖给了生产机器人的B公司,然后B公司卖机器人给A公司,继续生产铁砂,这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所以也许未来的消费品不再是猪肉,薯条,衣服,而是机器的补给包,能量块,或者是润滑油。要么就是芯片和内存,算法可能还会成为某些金融产品的买家,这又是怎么讲呢?咱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