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那撇 “错画”,成了家校信任的 “催化剂”

      (一)华灯初上时的不和谐音符

      九月的傍晚,暑气尚未完全消散,空气中混杂着桂花的甜香和家长们略带焦虑的期待。第五小学一年级的教学班里灯火通明,一场关乎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的专项家长会即将拉开帷幕。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我提前半小时便开始在各个教室间巡视。每个班级的黑板都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的用彩色粉笔绘制了可爱的卡通图案,旁边写着 “欢迎爸爸妈妈”;有的则是工整的楷体,“家校携手,共筑未来”八个大字显得格外庄重。老师们都已提前到位,或引导家长签到,或调试课件,或与早到的家长低声交流,一切都在有序、温馨的氛围中推进。

    走到一(3)班门口时,我习惯性地朝黑板望去。“欢迎各位家长”七个字写得苍劲有力,显然是班主任李老师的手笔。李老师是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工作热情极高,为了这次家长会,她前一天熬夜准备了详尽的发言稿和课件,甚至专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了沟通技巧。我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离开,目光却不经意间停留在了“迎”字上 —— 那个本该是“辶”包裹着 “卬” 的字,中间竟多了一撇,写成了“卯”。

    我的心猛地一沉。

    这是一个学生在初学写字时非常容易犯的错误,但出现在精心准备的家长会黑板上,出现在向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场合,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届一年级家长对学校的期待值极高,他们中不乏高学历、高要求的精英人士,平日里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就多有审视。这样一个显眼的错字,无异于在他们紧绷的“挑剔”神经上划了一下,很可能会引发一连串对学校教学严谨性的质疑。

    我下意识地想推门进去提醒李老师,但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家长,李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略带紧张又充满热情地做着开场白。我犹豫了 —— 打断会议指出错误,只会让年轻的她更加慌乱,场面也会更加尴尬。最终,我轻轻退到走廊尽头,心里却像压了一块石头:这场家长会,注定不会平静。

      (二)会场上悄然蔓延的焦虑

    我回到办公室,却始终无法静下心来处理其他工作,一(3)班黑板上那个 “迎” 字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家长们的目光落在黑板上时,可能会出现的窃窃私语和异样眼神。

    大约半小时后,我再次起身,决定去一(3)班外观察情况。透过门上的玻璃窗,我看到李老师正投入地讲解着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她的声音清脆,逻辑清晰,偶尔穿插的几个学生在校的小故事,也引得家长们会心一笑。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没有人对黑板上的错字提出异议。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坐在教室后排的数学王老师频频向李老师使眼色。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八年教龄的“老”教师,经验丰富,心思缜密。她显然也发现了那个错字,眼神里充满了焦急。起初,李老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没有察觉。直到王老师轻轻咳嗽了一声,又用手指了指黑板的方向,李老师才终于愣了一下,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黑板。

    我清楚地看到李老师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的声音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和无措,但很快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继续讲解。只是,她的语速明显变快了,原本流畅的表达也变得有些磕巴,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教室里的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家长似乎也顺着她的目光发现了问题,开始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了疑惑或不满的神情。

    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年轻的李老师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她的慌乱,无疑会让家长们的疑虑更加加深。

    (三)老教师的“救场”与智慧

    又过了十分钟,李老师终于匆匆结束了自己的讲解,几乎是逃也似的走出了教室。她刚一出门,就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眼圈瞬间红了。王老师随后也走了出来,拍了拍她的肩膀,低声安慰了几句。

    我正想走上前去,却看到王老师转身重新走进了教室。她拿起黑板擦,走到黑板前,并没有立刻擦掉那个错字,而是转过身,面向所有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家长,非常抱歉,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 王老师的声音沉稳而诚恳,“刚才大家也看到了,黑板上‘欢迎’的‘迎’字,我们李老师不小心写错了。这确实是我们工作中的疏忽,由于最近准备家长会和处理班级事务比较繁忙,没能仔细检查,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印象,我代表李老师,向大家说声对不起。”

    教室里鸦雀无声,家长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王老师身上。

    王老师没有停顿,继续说道:“不过,这个错字其实也很有教育意义。它是一年级孩子写字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卬’字中间是没有那撇的。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也给大家提个醒,以后在家辅导孩子写字时,可以多关注这些易错点,我们家校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说完,她拿起板擦擦掉了那刺眼的一撇,并拿起粉笔,在黑板一侧工整地写下了 “迎” 字的正确写法,并标注了笔顺,还简单讲解了如何区分容易混淆的笔画。整个过程,她从容不迫,语气真诚,既没有推卸责任,也没有过度解释,反而巧妙地将一个 “失误” 转化成了一次生动的 “家庭教育指导”。

    我站在门外,不禁为王老师的智慧和担当点赞。她的及时补位,不仅化解了李老师的尴尬,更重要的是,用坦诚和专业稳住了家长们的情绪,将一次潜在的危机,悄然扭转了方向。

    (四)年轻班主任的致歉与成长

    王老师讲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随后掌声越来越热烈。我看到很多家长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认可。

    这时,李老师也调整好了情绪,重新走进了教室。她再次向家长们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但眼神却坚定了许多:“各位家长,真的非常对不起,是我的疏忽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感谢王老师及时提醒,也感谢大家的包容。这次的教训我会牢牢记住,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更加仔细、严谨。也请大家相信,我一定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她的坦诚和道歉,赢得了家长们的进一步谅解。有几位家长甚至主动举手发言,表达了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李老师别太自责了,谁都有疏忽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及时改正。”“我们更看重的是老师对孩子的用心,这点我们都看在眼里。”

    接下来的会议,在一种更加坦诚、融洽的氛围中继续进行。家长们不再纠结于那个错字,而是积极地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两位老师交流探讨。会议结束时,很多家长还主动留下来,和李老师、王老师单独沟通,脸上的笑容也重新回来了。

        (五)失误背后的教育启示

    家长会结束后,我留下了李老师和王老师。李老师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许多,但还是有些自责:“主任,都怪我太粗心了,给学校抹了黑。”

    我摆了摆手,示意她坐下:“先别忙着自责,这次的事情,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宝贵的教训。”

    我转向王老师:“王老师,今天你处理得非常好。在那种情况下,你的沉稳、坦诚和机智,不仅化解了危机,更给年轻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王老师笑了笑:“主任,我们是一个团队,互相补位是应该的。教育,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不完美。”

    我深以为然。这次“错字事件”,看似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却折射出了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更体现在细节的严谨和对教育场合的敬畏上。一个错字,看似小事,却可能动摇家长对学校的信任。这提醒我们,无论工作多忙,都不能放松对细节的要求。

    第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之间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团队。当同伴出现失误时,能够及时、巧妙地补位,不仅是对同伴的帮助,更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表现。

    第三,面对失误的态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犯错后如何应对。是逃避、掩饰,还是坦诚、改正?王老师和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坦诚的道歉、及时的纠正,远比任何辩解都更能赢得理解和信任。

    第四,家校沟通的智慧。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不是建立在“完美无缺”的假象上,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础上。当学校出现失误时,坦诚地面对,积极地沟通,反而能增进家校之间的情感联结,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真诚和担当。

    最后,我对李老师说:“这次的经历,对你来说可能是一次挫折,但更是一次成长。重要的不是你犯了错,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这次的教训记在心里,以后用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我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李老师用力点了点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

      (六)不完美中的教育真谛

    几天后,我收到了一(3)班一位家长发来的微信。她说,那天的家长会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两位老师处理错字的方式,让他感受到了学校的真诚和教育的温度。她还说,她相信,在这样懂得反思和成长的老师的带领下,她的孩子一定能在第五小学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到这条微信,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个黑板上的错字,最终没有成为家长质疑的把柄,反而成了家校之间增进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场追求完美的表演,而是一场关于“成长” 的共同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教师会犯错,学生也会犯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错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那个“多余”的一撇,不仅刻在了黑板上,更刻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里。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教育无小事,细节见初心;面对失误,坦诚是最好的通行证;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而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意义 —— 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在共同成长中收获温暖与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讲台上的老师变成了吃人的怪物。 李老师那张原本和蔼可亲的脸正在拉伸变形,嘴角裂到耳根,露出两排锋利的尖牙。她的眼睛...
    叙事星群阅读 503评论 0 5
  • 438 伴侣#制作并推送了菠萝炒饭的视频,用了三个番茄的时间,王老师说,这样积累下来,有朝一日被人发现,那可不得了...
    林含键阅读 1,898评论 0 1
  • 俗话说:“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人哪有不犯错的,犯了“错”才能成长。 今天就来聊聊孩子犯错的事情。 孩...
    小白红红阅读 876评论 0 1
  • 粉笔灰落在讲台上时,总让我想起老家院角那棵老槐树的落蕊。三十年前的阳光斜斜切过教室的木窗棂,在王老师的蓝布中山装上...
    文柠_lw999阅读 525评论 0 3
  • 刚开学的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赶到了学校,刚站在我们院区看孩子们的值日情况,就有三四个小朋友匆匆忙忙地跑到...
    史灵芳阅读 4,3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