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种,也是力量及其强大的两种修辞,是影像与煽动。
1 影像
人的大脑天生对图像信息敏感(至少强于文字)。
影像信息容易说服我们是因为它能拨动情感,而情感驱动行为。
漫天的广告、电视里的政治宣讲……无不在利用“影像”强大的感染力。
为了不被其误导,一种策略是:压根别看。事实上,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个信息。选择看什么,过去是通过遥控器,如今则是手指滑动。选择靠谱的内容平台,可以减少甄别无用信息的成本。
其次,要牢记“图像”并非论证,它既不是前提,也不是结论。当然,影像可以作为论证的基础,比如监控摄下车辆违章为交警的工作提供参考。但这里的影像并非是激发情感,而是承载着证明力。
再次,防止被“摄影修辞”左右的最好办法,是专注于影像(假设没有“演”或篡改、伪造)的信息内容,并评估它与正在讨论的议题的关联。
2 煽动
煽动是一种极端的修辞手段,它通过语言扇起狂热火焰,以至于使原本纯良的人也去传播错误的思想和荒谬的理论。
煽动最常用的方法是“归为另类”——将人划分为我们和他们,并将他们描绘为可疑的、危险的或令人憎恶的。比如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做法。
妖魔化是煽动者惯用的第二种手段——试图将人或事描述为邪恶,诱使人们产生厌恶感。校园霸凌就是这样发生的。
还有一种与归为另类和妖魔化类似,叫做“激发排外心理”。当我们仅仅因为别人的穿着、肤色以及说话方式等表浅的原因就对其产生怀疑时,就是在排外。
此外,煽动者还总是试图激起观众的恐惧、怨恨。这种手段往往夹杂在以上三种手段中,一起发挥着煽动的效果。
当自己感觉到被演讲就需要批判性思维站出来,压制这股冲动者迷住、热血沸腾时,,并冷静地分析演讲者表达的内容。
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要抑制情绪,找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