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人送我们存钱罐,造型可爱讨人喜欢,告诉我们:“你要学会存钱哦!这个小猪是要吃钱才能长大的哦!等它吃饱了,就可以用魔法变出芭比娃娃(或者变形金刚)了!”于是,我们就上当了,不买零食,天天都一角一角地喂食那只贪吃的小猪,直到它吃饱了,家人帮我们倒出钱去买了向往已久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
中学的时候,我们和闺蜜一起买存钱罐,通过技术将我们的大头贴印在上面,我们躺在一起畅想着:“现在攒点钱,等高考结束,一起去旅行吧!”“哪天我要是和我爸妈闹翻了,离家出走,你们可得拿出钱来支持我!”“能别发神经吗?”“少来,你不就想送那谁一个篮球吗?暗恋这么多年都不表白!”
长大了,我们往微信理财、余额宝里面存钱,他们的口号是“一分钱都能理财”,于是,我们通过一些软件给自己列出一个个的愿望清单:去旅游一次,给自己买一个名牌包包,给爸妈买一个洗脚桶……
后来,我们开始做更复杂的理财:希望可以让自己有一场完美的婚礼;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不能让一场大病毁了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幸福……于是,我们存钱的方式,有储蓄、有货币基金,有保险……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提问了:“保险不是花钱的吗?怎么成了存钱呢?”
那么我说错了吗?
看看上面那些熟悉的场景,发现了吗?我们存钱是在牺牲现在的消费来满足未来的需求,保险是不是也是这样?牺牲现在的消费来满足未来的需求——老、病、死、残。存钱和保险都是为了“有备无患”。
但保险和存钱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1.经济关系不同。保险是使用多数人的积累来补偿少数人的损失,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能理赔的只有少数人。之前《你在保险公司,赔的肯定特别多吧》一文中,我解释过可保风险具备的特征之一“普遍性”,可保风险一定是有大量人会发生才能称之为可保风险。那么,怎么理解保险的经济关系呢?现在,买保险买得最多的是20~40岁的年龄群体,10~20年之后,这一群人已经5、60岁了,会开始大量理赔,生病、摔一跤就骨折甚至死亡;然而,赔给5、60岁的被保人的钱,来源是什么呢?是新一代的20~40岁的年龄群体。所以,保险体现的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简单意义上的存钱,也就是储蓄,则只是单个储户的自主行为。
2.目的不同。保险的目的是应付“不幸”所导致的损失,也许是意外,比如车祸;也许是疾病,这就不用比如了;也许是老无所养……保险是为了减少这些“不幸”给我们带来的伤与痛,你可知道,这世界对你有多温柔,就有多残酷?而储蓄主要是用于一些预计的费用支出,我们预计十年后要买房,我们预计20年后孩子要出国等等。
3.支付与反支付对等关系不同。正常情况下,保险的保额是远远高于我们支付的保费的,比如,一个25岁的年轻人买了50万的重疾险,可能每年支付的保费是4000元,缴费20年,总保费则是8万元,而一旦发生符合保险合同约定条件的重疾,这个年轻人将获得大大高于保费(8万元)的赔付保额——500000元!储蓄则不同,支付与反支付基本上是对等的,存进去的钱和取出来的钱,差额只是随时间长短而不同的利息而已。
看完这些,想一想自己的钱包和保单?你存钱真的存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