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莱坞战争片时,潜意识要我抵制住个人英雄主义。其实就是要自己忍住别哭,要让自己看起来是个爷们儿。
你为什么而感动?
为壮志难酬的英雄。
为缠绵悱恻的爱情。
为像极了自己的故事。
在看《血战钢锯岭》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落泪崩坏了自己在身旁姑娘心中的形象,我常常转移注意力观察周围观众的表情和反应。大家最普遍的一个泪点就是,Doss被松下钢锯岭,接受两旁战友的注目礼那一刻。
温暖的主题音乐响起,第一人称的慢镜头扫过兄弟们每一双崇敬的眼睛。电影语言建构起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范式,充沛的情感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看呐,这多么英雄!
我们真的是为Doss拯救战友的行为感动了,还是这种仪式感触碰了我们情绪的开关?用另一段不同的战场故事替换Doss事迹我们会不会也同样感动呢?
同样的,看话剧的时候觉得某部话剧表演平淡、结构松散并不完美,一边撇着嘴一边心想不值票价钱。但当演员谢幕的时候却总是不由得鼓起掌来,心中也翻涌起离愁别绪。曲终人散的场景常常是另一只自己情绪开关的触手。从表演的角度看,前面的演出和后面的谢幕是割裂的。从情绪的角度看,前面的演出和后面的谢幕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范式——“演员们表演了一晚上,一个虚构空间结束,他们之间的情感连接到此为止,他们的汗水得到了回馈”。这一范式和前面《血战钢锯岭》中的范式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所以我总在想,你为什么而感动呢?是故事内容还是叙事范式?
这里不是知乎,我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