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毒死没有证据,但司马光却记载了擅长医术的程德元在赵光义夺权前后的一系列蹊跷举动。一个普通的晋王身边的医官,却在这场宫廷政变中鞍前马后,并跟着赵光义进入皇宫夺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对这种举动,一个大胆的揣测是:程德元协助赵光义配制了某种奇特的毒药,赵光义随后在与赵匡胤对饮时在酒中下毒。然后赵光义迅速返回家中,制造自己不在现场的表象,等待赵匡胤毒发身亡的死讯。随后,赵光义让程德元接上来通风报信的宦官王继恩,三个人(也可能更多人)一起闯进了皇宫夺权。
抛开揣测,从遗留的被筛选过的史实来看,从赵光义的顺利进宫,以及宋皇后的束手投降,各种迹象都显示,整个大宋皇宫内外,早已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所以,皇权,似乎很“顺利”就过渡了。
顺利上位后,赵光义对夺位的功臣进行了封赏,宦官王继恩任宫苑使,负责整个皇宫后苑,备受宠信;程德元则从一个普通的医官,被封为刺史,至太平兴国六年(981),程德元已“攀附至近列,上颇信任之,众多趋其门”。尽管程德元贪赃枉法,经常被人举报,但赵光义对此却不管不问,内在门道也发人深思。
但这种似乎平和的权力过渡的表象背后,是接连而来的腥风血雨。
赵光义上位后,随即开始实施一系列斩草除根计划。
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被军队中的故交好友“义社十兄弟”等人拥立为帝,赵匡胤暴毙时,“义社十兄弟”中,大将王审琦等已死,石守信等已被解除兵权,此时仍然掌握军权的赵匡胤的爱将,还有李继勋和杨信。赵光义上位后,先是解除了李继勋北都大名守将的职务,一个月后,李继勋蹊跷死亡;随后,赵光义又到杨信家“探望”,第二天,杨信也死了。
在铲除赵匡胤的遗留大将后,赵光义又开始对皇族下手。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赵匡胤排行老二,赵光义排行老三;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弟弟、老四魏王赵廷美也还活着,并且年轻康健。
另外,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但长子和三子都早亡,只有二儿子燕王赵德昭,以及四儿子秦王赵德芳活了下来。赵匡胤暴毙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有18岁了。这些人,都是赵光义身边赤裸裸的威胁。
赵匡胤死后三年多,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在平定北汉后,下令进攻辽国,企图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地区。但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太宗中箭受伤,落荒而逃,当时,整个军队群龙无首。在此情况下,军队中一些将领,主张拥戴正在军中的赵德昭为帝,事情没有成功。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回到军队中,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怒。
返回开封后,赵光义一直故意不对征伐北汉的将士进行封赏,赵德昭于是便向赵光义建议,应该进行封赏,没想到赵光义却暴怒地指着赵德昭说:“等你做了皇帝,你再赏赐也不晚!”赵德昭听后忧惧恐极,返回王府后,遂“取割果刀自刎”。赵光义听说后,前去查看,“哭着”说:“痴儿何至此耶!”
赵德昭死后两年,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祖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时年仅仅23岁的秦王赵德芳,也跟他的父亲赵匡胤一样,在睡眠中突然莫名其妙死去,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寝疾薨。”
死法跟赵匡胤一模一样。
赵匡胤两个儿子相继暴死后,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的弟弟赵廷美,“始不自安”。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又指使亲信、大臣柴禹锡等人“告发”赵廷美有“阴谋”,赵廷美随后被贬黜到房州(今湖北房县),最终年纪轻轻,仅38岁的赵廷美“忧悸成疾而卒”。
至此,对赵光义有皇位威胁的人,终于被一一铲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