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霹雳

最差的一次成绩给了中考,什么体验,什么心理?除了伤心,还是伤心!我不知道是我该反思,还是出卷老师要反思,亦或是改卷老师应该反思?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改变很大,连续三年的排序题没有了,一道为滔滔指路线的题竟然高达五分;修改病句看似小学水平,答案却让人匪夷所思,虽然后面标注着“修改合理即可”,但就学生的分数来看,应该是标准答案才有分;阅读理解考了汪曾祺的《日规》,梳理文章内容,次要人物的作用,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感觉上这篇应该丢分不多;第二篇大概就没什么得分率了,《断续之美》,议论文和散文联动,呵呵~~;文言文考了《爱莲说》,第一次以课外乙文单独命题,学生大概率拿不到什么分;古诗开天辟地头一次考了课外古诗,但这首诗并不难理解,写出一两点还是可以的;名著是强调了无数遍的《艾青诗选》《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分不成问题;作文难度也不大,考前写过无数遍……

看完试卷后,我就知道完了,分数绝对要大幅度下降,但我绝对没有想到,幅度会如此之大。答案发群里时,孩子们还说,除了文言文,都还可以。那天去学校,见到琪涵,她说有点难,差点没做完,但还好;碰到恒屹,他说文言文不行,其他感觉还行;艳艳看了答案说,和答案上差不多,也就扣十几分吧。结果呢?我要哭死,以前考100分左右的孩子,统统考了八十多分,最差的成绩给了中考。

作为语文老师,我需要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可分数还是这样的不理想。昨天才刷到青年作家王彤乐做自己的文章阅读理解题,结果也是做不对,她说:“出题老师理解的太深了。”

再者,改卷老师是不是应该灵活一些?平时一模二模,都会专门强调: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我怎么感觉这次的改卷老师必定拘泥于答案了呢?否则不会这么差,我了解我的学生,他们的答题思路还是挺开阔的,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时候还挺让我佩服的,想得非常周到。难道这次是紧张了?

当艳艳她们几个把分数拍给我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心碎一地。我突然感觉不会教语文了,教了三年的语文,它考了些什么?和课堂有多大关系?以后的语文课我到底要讲什么?如何引导学生?我迷茫了,那些背了无数遍的古诗文又算什么?

默然发信息给我:“有啥想说的吗老师?”真没什么想说的,我只想说:看你们高中老师的了。艳艳以前一直说,到了高中要选文科,中考成绩出来后,她说,她要选物化生,被文科伤透了。我一直以为艳艳是标准的文科女生,作文写得一级棒,理解能力也不差,但看到她成绩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两只眼睛可能白长了,没什么用。

好想看小分,我想知道他们的分儿到底都扣到了哪里,可惜不让看。虽然李校告诉我语文整体分都低,但还是意难平。就这吧,被伤透的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