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敢,是怀着畏惧,勇往直前

看到陌生人社交,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反正我是害怕的。

维基百科上说,社交(也称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百度上说,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

上面的两种解释基本上已经包含了你我他全部的日常活动。你在网络平台上,向老师请教问题,和老师互动,是在社交;你加入了各种QQ群微信群,关注了各种论坛帖子,然后在上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在社交;你关注了某个喜欢的作者,给他留言,是在社交。

你去吃饭,去打的,去买衣服看电影…这些都是在社交,甚至如果你加入了哪个早起早睡的打卡群,那么连睡觉都会成为社交ing。

面对如此盛行的社交,我却无比苦闷。这个“我”代表了无数个和我一样对社交,尤其是陌生人社交既恐惧又向往的你。

我们为什么向往呢?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我们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害怕陌生人社交,是因为我知道自己逻辑性不够强,语言沟通能力不够好,还羞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知道这些不好,这些让我不能成为更好的我,我想要改变,所以我向往社交,要真正改掉一个缺点,只有勇敢地面对它。

还有就是我有许多要学习的东西,我想学会写文案,学会思维导图,学会英语,学会手绘,学会PS等等,而这些靠我一个人封闭式的学习,根本做不到。

我需要老师的教授,需要大神的心得,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批评。

所以我向往社交,尽管我很害怕。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害怕呢?

是自卑。

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当期望与现实不成正比的时候,失望和抱怨随之而来。一次两次可以接受,但次数一多,就越自卑,也会越害怕,最后我们就缩回到了自己的乌龟壳里——俗称舒适区。

啊,待在舒适区里实在是太舒服啦,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自在。在这里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当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期待。

然后我们又开始不甘心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兴趣那么多,我想去学学,牛人那么牛,我想去抱抱......

我们向舒适区边缘靠近一小步,就那么一小步,结果又遇到了难题。

“为什么我说话没人理我?”

“他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的意思?我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他这样说了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这样回他会不会觉得我很无聊,然后就不理我了?那我应该怎么回呢?要不就当做没看到不回了?反正都是要尴尬冷场的。算了,就说我有事下次聊吧,省得难堪。”

“怎么办,我要说什么才能引起他的兴趣?根本不知道应该聊什么啊,这样随便开始多不好,还是等下次吧。”

…等等诸如此类异常丰富的、又敏感又自我的心理活动,把你好不容易伸出来的那只脚又给抓了回去。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转发关于“内向的人更适合社交”之类的文章,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内向的人更加敏感,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变化。这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一旦不够自信,这样的敏感会使你畏首畏尾、焦躁不安、自我怀疑。

所以,我们该怎么改变呢?

图片来自网络

做自己,多经验,有主见,抗打击。

首先是做自己,真正的你自己。我们进行社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别人认识你,让你认识别人,如果你给大家展现的是一个虚假的自己,那么你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最后也只会是虚假的他。

觉得真正的自己不够好,那就去努力改变,选择一条最能增长你自信的路,然后走下去,不要担心试错,每条路都有机会成本,反正事情的结果都是未知的,与其预判为负,不如预判为正。

如果看书能给你带来自信,那就马上拿起书。

如果运动能给你带来自信,那就马上去跑步。

如果化妆能给你带来自信,那就马上去修眉。

如果学习能给你带来自信,那就马上去上课。

总之,行动很重要,不去做,然并卵。这就是我说的多经验。你要有使自己变得更好更自信的欲望,时刻提醒自己,让这个主观能动性去激励你的行为实施。

其次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让别人了解你也是进行社交的目的之一,如果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别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骄傲一点,遇到陌生人,别总想着“他/她喜不喜欢我”,也要想想“我喜不喜欢他/她”。把自己放得太低,为了避免分歧冲突而一味忍让随便,很容易会被人忽略。而就算你一味忍让随便,也不可能会、让所有的陌生人都喜欢你,你能做的只有做好你自己,然后坦然面对。

最后是要抗打击,降低自我期望值。不要想着早上看完一部电影,下午就写出一篇万人叫好的影评,明明之前写影评经验为零;不要以为自己看了几篇文案指导文章,听了几节课,就能立马提笔写出爆款文案;也不要以为关注了几个穿搭术的公众号,自己就能马上找到风格,穿出衣品。

所有的成果,都不是付出就能马上得到回报的,就算整容,也得让看的人有个适应期。

要有耐心,经得住打击。当你不够有才华的时候,你能做的只有足够的努力和坚持。

做自己,去经验,有主见,抗打击。其实这就是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等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足够长足够久,等我们内心变得强大自信,难道我们面对社交时还不能云淡风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总是有种被偷电的想法,然后缠绕自己,却又找不到根源,这不,把家里的冰箱都拔了,上水的工具也拔了,总闸关了,就等...
    真爱521阅读 1,137评论 0 0
  • 清明节,是个特殊的节日。 在老家,这个日子需要做三件事。添土,上坟,过清明。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这一天,几乎无一例...
    田凯心理阅读 2,895评论 1 4
  • 公开招标,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应该在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依法指定的媒介公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
    155守时待命阅读 2,4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