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一节我们讲到韩信平定了齐国,刘邦不情不愿地把他封为了齐王。
项羽这时候也开始担心了,就派人去劝说韩信反叛刘邦,来和项羽结盟。
韩信果断拒绝了,他说:“我当初跟着项羽做事情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执戟郎中的小官,给他出主意他也不听我的,所以我才投奔了刘邦。
汉王让我做大将军,带领几万人马,把他的衣服让给我穿,把精美的食物先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啊。
人家对我这么好,我到死也不会背叛的,你回去帮我谢谢项羽吧。”
等到项羽的人走了,韩信的谋士蒯通也来劝说他。
现在韩信的实力很强,帮刘邦的话,刘邦就能获胜,帮项羽的话,项羽就能获胜。
所以还不如谁都不帮,这样汉、楚、齐三个国家就可以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灭掉谁,韩信才能真正的安全,不然的话,很可能像春秋时期帮助越王勾践称霸的文种一样,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蒯通劝说了他好几次,可是韩信始终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刘邦应该不至于对自己不利,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蒯通。
蒯通害怕被追究责任,只好装疯卖傻,离开了韩信。
现在项羽的帮手都被消灭光了,他和韩信作战也觉得越来越吃力,所以就找刘邦商量,两人以鸿沟为界限,平分天下。
鸿沟以西的地方归刘邦,鸿沟的东面归项羽。
“鸿沟”这个词语,现在用来形容事物之间非常明显的界限。
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妻子都还被项羽抓着,一直没有放回来,所以刘邦答应了项羽的条件。
项羽就把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都放了回去,然后自己带兵往东边去了。
刘邦本来也想往西边撤退的,可是张良和陈平却劝他说:“我们好不容易占据了上风,诸侯们都愿意服从汉王的指挥,如果现在放走项羽,那就是养虎为患啊。”
“养虎为患”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用来比喻现在纵容强大的敌人,以后自己会身受其害。
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违背了停战的约定,继续攻击项羽,还派人去通知韩信和彭越一起来对付项羽。
可是韩信和彭越却没有过来帮忙,结果刘邦又被项羽打得大败。
刘邦非常郁闷,把张良找来问他说:“韩信和彭越都不听话了,现在可怎么办呢?”
张良回答说:“现在项羽就快要灭亡了,韩信和彭越还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当然不着急来攻击项羽了。
汉王如果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打下来的地盘,他们肯定会来的。”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再次派人去通知韩信和彭越,承诺打败项羽之后,会把地盘分给他们。
这一下,韩信和彭越果然都愿意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