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骗局,就是让人上当受骗,还有一些骗局是我们自己甘愿上当受骗的骗局。先声明一下,这不是一篇教人如何识别骗局的文章,因为骗局被人识破,就不能称之为骗局,只能称之为教训。有些骗局,受骗者会一直蒙在鼓中,直到那些骗子被抓,受骗者才恍然大悟。
在今年的春晚,葛优演的小品,可以说戳到了许多人的痛处。许多的像蔡明那样的老人,在那些卖保健品的热情推销下,把自己的那些养老钱和救命钱买那些保健品。看那些推销员对老年人的热情,比他们的亲人还显得更关心他们的健康。
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尤其是那些子女在外地,自己独处一室的老人,丧偶的老人更需要有亲人的关心。看葛优扮演的角色,为了卖自己公司的产品,认蔡明做干妈,这不是为了图老人家的钱是什么?优秀的销售员当然是把客户当上帝来服务,人家销售的产品是以信用为担保,产品过硬,服务到位,这是我们消费者愿意看到的。
但是现在的服务市场,存在着鱼龙混杂现象,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用尽各种手段,使得消费者不断的掉入那些坑里。每年的3•15消息者权益日都会有许多黑心厂家被曝光,从这些曝光的厂家中,不乏我们经常使用的产品。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敢于去挺而走险,答案是“钱迷心窍”,在道德与正义的天平倾向于自私自利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看一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言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看到这些对资本的描述,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如飞蛾扑火一样,扑向金钱的怀抱。当被金钱迷住了双眼,再做什么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顾忌。缺少了爱与关怀,失去了悲悯与同理心,他们的心就会变得冷酷,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像莎翁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中犹太商人那样无情,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过去的那些拜金人物会被人们鄙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又密切相关。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这个道是为正道,若为正道所得之财,花起来也理直气壮。看那些依靠歪门邪道,更有甚者是干些损人之事来谋取暴利,旧的骗局被社会曝光,新的骗局又会卷土重来,他们会用更隐蔽的手段来吸引人。
看到过一些关于如何防骗的文章,大致上说的是不贪小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可是对于那些用感情来骗取信任,来获取金钱的方式又怎么来防范呢?像前面说的小品中的情节,老年人缺少的是家庭的关爱,而有些人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老人们的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那些报道出来的一些新闻,再看一下自己身边的这些老人,他们的生活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他们难道不应该是社会关心的对象吗?现在好像他们已经被我们边缘化,他们为子女劳累了大半辈子,又开始为子女的子女付出,看到幼稚园门口那些接小孩的很多都是爷爷奶奶辈。等孙辈的长大后,他们也只有在家的份,身体健康的还能四处转转,身体差的如果没有人照顾,只有在家里呆着。
老年人不是不知道那些骗局,因为他们在家没有事干,那些销售的组织者们,可以给老人们带来快乐,为了这些快乐,老人们愿意听他们的话。不是相信他们的产品有多好,而是老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忙碌了一辈子,老人们需要的是精神寄托。家里有老年人的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想要父母不被骗,就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会觉得有意义,只是每个人的实现方式不同。那些骗局我们可能都会遇到,在谴责这些设局者的时候,是不是能从那些骗局中吸取一些教训。我们是不是还能做些什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少一些漏洞,就会少一纰漏。寄希望于天网恢恢之时,不如自己多回归一下家庭,让家里多一些温馨,少一些等待中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