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评如潮的诱惑下,看了《摔跤吧,爸爸》这是一个疯狂的虎爸带出两个世界冠军的例子,影片励志,振奋人心。
作为教育人,我在思考,一个虎爸看到孩子有潜质,就面对所有世俗嘲讽一意孤行,不尊重孩子意愿,把自己的梦想横加在孩子身上合适吗,让女孩改裙子换穿裙子,剪下一席长发改为短发,在我们国度女孩平头并不见得多么扎眼与奇怪,在故事环境下是多么残酷,会得到多少人的指。当然,影片有他的国家民俗背景,一个印度14岁新娘对两女孩的开悟,早早嫁人,嫁到另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夫家,围着灶堂碌碌一生,激起奋斗改变命运的决心,否则意识不到位只会出工不出力。
同时,这是两个女孩在训练,设想如果只有一个呢?情况是不是完全不一样,只有一个孩子会不会崩溃,导致悲剧的产生,两人同练困难时刻有人互相吐槽,相互激励扶持,学伴支撑方能行远。
在赛场中,出现了 一个全国冠军的运动员父亲,与一个国家级高级教练方法训练的对决,比赛策略截然相反,孩子左右为难,孩子如何抉择?取得冠军后,运动员如何面对教练与父亲的指导?长期以往,甚至会造成人格分。可惜故事已截然而止。教练本是占据资源,专业培训,现场指挥居然不如一个运动员,显然是对运动员个性化经历与优劣势,分析不足,作战思维以保守为主,只要取得预定成绩即可。一个只有刻苦男性化训练的运动员和一个有自己适度生活情趣的女孩生活,哪种值得羡慕的人生,在印度重男轻女的环境下,只有出名才有出路,只有靠奋斗才能改变命运,放在我们的国度,就要靠个人的价值取向了。
孩子在父亲被骗关在一个小屋时,因为无法接受指导,她的最终潜力才得于爆发。,平时我们给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没有麻烦处于过于真空的环境,出现意外孩子能独自面对吗?这次如果输了,孩子的阴影将挥之不去。
本影片虽然取材真实故事,但已艺术加工,改编创作,绝非原搬。同样超能老爸,中国也有郑渊洁的成功个例,失败的的例子比比皆是。个例仅仅是个例,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可以借鉴,模仿有风险,需谨慎。
军令如山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