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主经历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同样是贵族,曾经参过军,同情劳动人民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们。在这个信奉利己主义的社会里,贵族阶级的人认为男主是伪善的,是为了某种政治诉求才委身去和农民、监狱被看押人员打交道;而它的对立面——劳苦大众不信任男主,认为老爷牺牲自己利益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正如旁人对男主形容最多的词汇“古怪”,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个世界的怪胎,他想探索一条道路——一条通向“美好人间天堂”的路,那里没有麻木不仁的酷吏也没有备受虐待的罪犯。他散尽家财,把土地还给农民;为解救女主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跟随她一起流放……这一切是为了赎罪。然而,虽然继承了巨额家产但是这个国家挣扎在贫困泥淖里的人民太多太多,相比较起来他的施舍不过杯水车薪;女主最后重新爱上了男主,但是因为二人的阶级烙印难以磨灭,于是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她爱他所以必须离开他。男主努力的最后却失去了一切,也许作者本人也迷惘了,最后结局聂赫留朵夫引用《福音书》上的例子宣扬“博爱”精神,认为这样才能化解一切矛盾恩怨,才能真正建立美好社会,这和之前作者讽刺监狱里的宗教祷告却是愚弄人民的工具自相矛盾的。聂赫留朵夫发现了这个国家的制度充满了“不对劲”并深刻地描绘批判,但是遗憾的是其自身难以摆脱阶级认知局限,推导出错误的解决方案。
没有实现理想的理想主义者是悲壮的。虽然结局没有交代男主的去向,但是前面实际上已经暗示了:男主的姑妈在得知男主做的所有事情(替囚犯做事和打算与女主结婚)是没有任何利己的动机后,称其为“傻瓜”(鉴于男主和姑姑的关系还不错,这里应该是长辈教育晚辈的口吻,并不是真正在责骂,类似你把评选奖学金的唯一名额让给另一个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同学,虽然这是善行,但是若是利己主义的父母会理解你但不会赞同你一样),特别是在男主指明贵族所拥有的都是不劳而获应该自己劳动时,已经触及到了红线,姑妈说了句:“亲爱的,你会落到不好的下场”。读到这里我感到了无比沉重,因为现实世界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同男主一样试图站在农民立场,但是因为无法摆脱阶级的枷锁无论是还是思想和生活始终没有真正融入他们,加上妻子的不理解,在一次争吵后,他终于离家出走,消失在寒冷的黑夜里。最后人们在阿斯塔波沃车站发现了他的尸体,死于肺炎。也许在写《复活》的时候,作者就已经隐约预感他的未来,他知道贵族的身份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原罪,但是要真正打破这一面墙(即暴力革命才能结束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对于反对暴力的托尔斯泰来说也许超越了他的认知,使其永远也不能真正抵达他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即便如此男主也好,列夫托尔斯泰也好,这些试图背叛自己阶级的勇敢的人们,他们伟大思想为屡陷危机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人类文明迈入新台阶,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