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分享

        虽然常常有说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在人人心中还是无法放下,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不例外,即便也不见得他们很努力学习文化课,但是对二类学科他们更不放在眼里。

        本学期我有一个班属于走班学生,这班学生一周得上两节美术课,而其他班两周才上一节美术课。为了与其他班的美术课同进度,我给这个班加了一门课-----古文字。这门课,无论于学生还是我,都是新课,而且还是一门没有高考任务的课,这无疑更增加了我的挑战。如何能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呢?至少上课要认真对待。

      我首先用的一招是感动。因为我想要把这门课传承下去的初衷是因为感动。我当初是深深地被教我的王蕴智老师的40年如一日的学习精神所感动,更被他那扑实的言语和对传统文化的无法传承的忧心所感动,被他对古文字如对一个个活着的生命所感动。于是我把我被感动的老师搬出来,再把为了学习古文字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如何克服困难聚在一起学习搬出来。继而讲先民们历尽上万年而让汉字成长为“少年儿童”时期,这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最后讲了古文字的重要性。第一节课算是成功上完,学生充满期待。

        有了第一招,我接着用第二招,列举数个古文字,并让学生猜是什么字,我再把每个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出来。学生感觉很有趣,一节课很快上完。

      接着进入甲骨文图版的学习,在图版学习前,与学生一起了解商王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大致了解制作甲骨占卜的背景,以及占卜活动的前期,过程。只是一直学习甲骨文图版,课堂会容易沉闷,必须得多方面结合。于是我又把现代人挖掘甲骨的视频以及古文字的前世今生专题讲解融入课堂,让学生多方位于了解。

        只是,古文字的学习是主题,其他只是捕助。重点还得在古文字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保持热情。我不断翻阅古文字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方法,终于我找到古文字的造字特点,就以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就造出很多的字。此外,还有以日常用品、劳动工具、草木农稼、土地建筑、禽兽家畜、自然物象等特征为造字基础的。于是我每节课首先采取归类方法来让学生学习10个字,再结合甲骨文图版来学习。

        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每节课讲新课前请学生上黑板听写。开始学生有点不习惯,于是我给学先增加一项特权,上来的同学有机会点名让下一位同学上台或回答问题,且同一节课不能点同一位同学两次。这样,全班同学都活跃起来。古文字的造字方法很多是象形字,就以人为基础的造字为例,只要手的一个不同姿势或是脚或是身的姿势不同,都是一个字。每个姿势我都会请学生上台摆动作,然后下面同学猜,最后我出迷底。这样的学习,只要学生用心,都会容易学会,并记住。

      随着课堂的推进,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断提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点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多上一门课会辛苦很多,花时间很多,但是教学相长,自己也从中学到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