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如果给古代的灾民连续吃好几个月的方便面,他会觉得吃腻吗?”网友的回答亮了!

有人在网上问“如果给古代的灾民连续吃好几个月的方便面,他会觉得吃腻吗?”或许因为问题太过另类,一下成为热门,吸引了不少网友在下方踊跃做答。许多人说这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可称确评。虽然,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句话。

这些年来,一直有人在讨论,读书有什么用?个人这里所说的读书,不是在学校里为某张文凭而读,而只是单纯指看书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读书无用论与知识付费粉那里早已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壮景,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个人只谈一点,我们可以从书上知道许多我没未曾经历过的事,就像王语嫣一样。此处所说的王语嫣,可不是《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而是《此间的少年》中的美丽女生:

王夫人是一家大公司的副总,家里有的是银子。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女儿,王夫人就买了无数的DVD和书堆在家里,没事的时候王语嫣就只好看那些打发时间。所以五岁的时候王语嫣就知道蓝鲸可以有三十三米长,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还以为天竺的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家总是把王语嫣当一部百科全书用,并且说你妈妈教你好多东西啊。其实没有人对王语嫣说什么,她那些知识都是看DISCOVERY看来的。

回到上面的问题,老实说,如果提问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约略有些涉猎,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我几年前看《棋王》的时候,便曾感叹,再过二十年,怕是读者都不明白为什么油要锁在柜子里了。事实证明,时代的发展远超我辈凡人想象。

这不,才几年的光景,就有人来问灾民连续吃好几个月的方便面会不会腻的问题了。

这里我们不谈即使丰年,地主家也不是顿顿细粮白面一类的景况,也不讲在古人心目中“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皇后娘娘天天吃柿饼”的生活就是人生巔峰一类问题。只看看从前那些文学作品里一些对于吃饭这件事的真实描写。

正确的论点需要有力的论据做支持,首先请出著名作家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这篇小说写的是40多年前的事情。

到了伙房,与炊事员讲,我这个月的五钱油全数领出来,以后就领生菜,不再打熟菜。炊事员问:“来客了?”我

说:“可不!”炊事员就打开锁了的柜子,舀一小匙油找了个碗盛给我,又拿了三只长茄子,说:“明天还来打菜吧,从后天算起,方便。”我从锅里舀了热水,提回宿舍。

对于这种每人一个月五钱油(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五克,五钱油就是二十五克)的生活,现下超市里各种食用油任选,最小包装一升(通常一升食用油重1.82至1.84斤)的当代人而言,二十五克油炒个最简单的素菜都不够,更别说炸鱼薯条一类用油大菜了。这种吃法,可能只有生酮饮食者和素食主义者能勉强忍受吧?

如果将时间向前推进一点,可能有人对于语文课本上的《老杨同志》还有些印象。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小说发表于1943年,写的是70多年前的事情。其中说到吃饭,有这样一些描写:

恒元不耐烦了,发话道:“这么大一点事也问我!那有什么难办?他要那么执拗,就把他派到个最穷的家——像老槐树底老秦家,两顿糠吃过来,你怕他不再找你想办法啦?”

他既是这样想,就把事情弄大了,到东家借盐,到西家借面,老两口忙了一大会,才算做了两三碗汤面条。

晌午,老杨同志到老秦家去吃饭,见小砂锅里是面条,大锅里的饭还没有揭开,一看就知道是把自己当客人待。老秦舀了一碗汤面条,必恭必敬双手捧给老杨同志道:“吃吧,先生!到咱这穷人家吃不上什么好的,喝口汤吧!”

老杨同志第一碗饭吃完,不等老秦看见,就走到大锅边,一边舀饭一边说:“我也吃吃这饭,这饭好吃!”老两口赶紧一齐放下碗来招待,老杨同志已把山药蛋南瓜舀到碗里。老秦客气了一会,也就罢了。

这里解释一下,山药蛋就是土豆,凡是对于现代文学略有了解的同学,相信对于山药蛋派都不陌生。

不过,北京土著我表示,我从小见到的山药蛋(土豆),大多是以炒土豆丝、牛肉烧土豆、土豆炖肉类菜肴的形式出现。

对于土豆充当主食这事儿,我只在描写英国风土人情的书中见过。待到看了《老杨同志》才晓得,原来吾国也有将土豆当主食的地方,不过是因为穷。

至于南瓜,从小见到过的南瓜都是菜肴的组成部分不说,现下许多餐厅里都有一道菜名曰‘大丰收’,其做法,便是数块玉米、白薯、紫薯、南瓜蒸熟,主打健康牌,极受女士欢迎。这些一向为了减肥不吃主食的女生们可能想不到,老秦家拿土豆南瓜当主食,不是为了减肥,而是根本吃不起白面。

我们再来看看近年流行的“民国范儿”,以下两段节选都是源自民国背景的小说:

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11月1日,离现在大抵有87年,小说背景是江南水乡,下面是其中的一段:

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她们那快乐的心里便时时闪过了这样的盘算:夹衣和夏衣都在当铺里,这可先得赎出来;过端阳节也许可以吃一条黄鱼。

身在北方的本人表示,我小时候见过的鱼,大抵都是冻鱼、死鱼,最熟悉的是带鱼,曾因嫌弃鱼肉多刺,而不爱吃鱼。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渐渐在一些高端餐厅里,比如**海鲜世界里出现了一排排养着各种鲜活海鲜的透明玻璃鱼缸,再后来这种鱼缸成为超市海鲜区的标配,每天许多海鲜都坐着飞机被运到这座城市,然后有的去了海鲜市场,有的去了商场超市,有的去了各家酒楼饭馆,吃到鲜活海鲜也成为一件极平常的事情。而身在福中不自知如我,当年在看到这篇小说时,对于江南水乡人民辛苦月余只想吃到一条黄鱼的奢望实在难以想象。

让我们将眼光向后观望十几年,巴金的《寒夜》写的是一位小职员的生活,小说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背景是抗战期间的重庆。书中有这样一段:

“快吃罢,趁现在饭还热,”她坐下望着他带笑地。“我下午在二楼方经理那里分到一斤肉,煮了一碗红烧肉。这是你爱吃的,我放在饭锅子里,刚才拿出来,还是热的。你尝尝看,这是你爱吃的菜。”她匆忙地把自己碗里的饭几口吃光了。

他静静地听着母亲的慈爱的话,眼光在菜上盘桓了一会儿,他看到粘在碗边的零星的饭粒,他觉得一阵心酸,他只想倒在床上痛哭。可是他仍然低着头用唯唯的答应口吻敷衍他母亲,并且不管自己有没有胃口,他还是一口一口地咽着饭,一筷子一筷子地挟着红烧肉。他在母亲的面前还是一个温顺的孩子。

大学教育系毕业,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的主人公觉得心酸,想倒在床上哭,是因为他知道这斤肉在当时的重庆非常难弄,得之不易。

老实说,主人公汪文宣内心的辛酸,是我们这些在超市里五花、小排、大排、肘子、肋排、里脊随便挑、任性选的当代人所无法理解的。

我还记得,《白鹿原》中白嘉轩大儿子娶亲的时候,家里才杀了一头猪。这对于点点手机,便有外卖员送来周遭超市里鸡鸭鱼肉的都市人,有如古装剧中的情景一般。

不过且住,需知现下的古装剧里也都是光鲜亮丽的。更别提,《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动辄筛大碗酒,切大盘牛肉来。对于宋代对杀牛的严厉处罚从细节上便表达出公然的无视。

当然,若是说到吃饭,四大名著里面最有发言权的便是《红楼梦》。毕竟,“为官三世,方知穿衣吃饭”,但身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不光细细描述了茄鲞的做法,也曾借刘姥姥之口算过螃蟹账,一下面这段曾被研究者们广泛引用,‘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但是,在刘姥姥游大观园的过程中,还有一段则被大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

想想看,如果荒年时有人给刘姥姥家提供无限量的方便面,而且是以精致白面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方便面,我想刘姥姥一家人是绝对不会拒绝,而且会感激涕零的。毕竟,我们就算没吃过木头,也得承认,方便面比木头好吃吧?

唠唠叨叨的举了若干书中若干实例,并不是为了讲什么大道理。毕竟,每个人所知所懂的东西都是极有限的,我们每个人也经常会发出此类“何不食肉糜”的同款疑问。或者,在《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对莱纳德说过的那句源自莎士比亚的名言才更值得我们牢记: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能够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907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8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98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8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8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7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1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9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3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5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65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4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95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8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逗逗 图/摄图网 每个女孩子,骨子里似乎自动流淌着爱美的血液,简直是无师自通,而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让她们变...
    遇见逗逗阅读 505评论 0 6
  • 狂欢杨梅节 作词:王春雷 所前杨梅 又酸又甜 味美清香 销国内国外 电商很忙 节日上下 生意特旺 杜家杨梅 又大又...
    江南好人邦阅读 111评论 0 0
  • 秋雨如幕落骄阳 鸟雀无欢风渐凉 闹意枝头春不再 不悲不喜不远方 草色焉焉待寒霜 乌云绕月裹秋装 触目秋寒思水暖 春...
    倔强的松茸阅读 242评论 0 3
  • 粗茧 把大地刨醒 淡淡的泥香 随风 把麦穗催肿 驼背的影 深深印在土里 给瓜秧标记阳光的走向 那厚重的一锄 是 萌...
    水天一色的美阅读 2,182评论 63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