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过除夕,开开心心迎新年。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该留下些什么呢?
果然是岁月不饶人,奔五的人真的和以往不一样了。
01小时候盼过年。
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从小家庭条件并不怎么好。印象中,餐桌上只有一碗白菜的日子会长满整个冬天。
妈妈偶尔会变个花样,将红薯切条,加水煮熟,那甜中带咸的滋味,至今仍充盈着我的味蕾。
于是,特别盼望过年。过年时,可以穿新衣,可以吃美食,可以和小伙伴们疯玩。
年夜饭的餐桌上,会摆上一大盘美味。那是猪肉、年糕、香菇、油豆腐、芋头饺子等混合煮在一起的美食,寓意团团圆圆。平时难得沾一点荤腥的我们,可以敞开肚皮放纵自己。
饭后,男孩子们可以聚集在一起放鞭炮或者打陀螺;女孩子嘛,则站在一旁,捂着耳朵看着男孩子们玩鞭炮……
那种快乐,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02年轻的时候迎新年
渐渐地长大了,过年的习俗和氛围也与时俱进了。小小的县城里,鞭炮几乎杜绝了。小朋友常常嚷嚷着无聊,也只得跑到乡下去玩鞭炮。
而我呢,领着俩儿子,去沿河路指定地点玩鞭炮,看烟花,给儿子们描述我小时候的过年情景,惹得他们羡慕不已。
那些年,我们陪双方父母及孩子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抢红包、发祝福短信……
新年的钟声惊醒了无数梦中人,我也在快乐与美好中度过一年又一年。
03奔五的日子忙过年
家里的事渐渐落在了自己的肩上,年前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年后到处拜年、聚会、吃饭。
过年越来越忙。从筹备年夜饭开始,一整天马不停蹄。“累”成了心里最重要的感触。
忙忙碌碌、懵懵懂懂,年就这么过了。
04如今,竟然怕过年了。
过年了,意味着自己渐渐变老了。生活比往年更红火了,年味却渐渐淡了。
怕过年,其实只是一种坦然接受的心态。春节拜年,每天大鱼大肉地吃,每天走亲访友,生活没有规律。
吃饭是负担,招待客人也成了负担。
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心理上抗拒,面子上却过不去。小时候常常听外婆说人情大过债,如今真的深切体会到了。这每年的聚会,实在是一种煎熬。
过年的习俗,希望有些能继承,更希望有些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