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差好几趟,都在省内的几家厂里跑。所谓的企业文化调研,一件看起来永远也做不好实际上从来也不被看好的工作,几年来就被拖着一直做做做。近来越来越觉得自己被搅糊涂了----似乎正在朝我最不喜欢的方向走。老大文化面子工程却一直提“要落地”,听起来就是一个被吊在半空中的东西。
从2005年起,本来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企业,被“文化”绑架了。几十年来没怎么提一直被认可的概念,一旦说要加强,就变得很诡异---你说一位农妇不识字,她只是勤劳善良,安静地做事情,从不口吐狂言,你能说她没文化吗?现在是如果这位农妇没有喊出几个惊天动地的口号来,她就是没文化---所以满世界听着嚷嚷----没这个“文化“真的那么可怕吗?事实是,好像都觉得很可怕。
于是各种文化研讨交流调研,折腾得人仰马翻,脑子放到福尔马林洗一洗,弄出几个小本本来,各种框框套套,方便了检查评比各种材料口号论文丛书之类,”文化“就有了。
几年来做这些成了我的标签,这是一个从没想过会贴到我身上来的标签,35岁以后它就贴上来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几年成为必做。
一位朋友,从前在一家很不错的企业工作,后来嫌按部就班的工作无趣,从工程师转行,考了文科研究生,毕业后从工厂辞职,投到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专业做文化了:)几年过去,他似乎乐在其中。培训,讲座,写书,成天飞来飞去。我问他,文化咨询真的那么有趣吗?我怎么不觉得?他说,把一个好的想法传播出去,影响别人,难道不是很有趣的事情?
他厌倦刻板的工作。而我厌倦应付性的工作。这几年来已经应付太多了。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看似一直在改变,玩来玩去,这游戏越来越乏味了。
那天在楚雄听到一位两鬓花白的老师傅说,不要赶时髦,不要玩弄词藻,华而不实的,上面要,基层不要。当时颇多感叹。我们似乎身处一架奇怪的机器,大家一致反对的事情,却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一个好的想法传播出去,以为影响了别人,多年后发现,它衍生出来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当初无比坚定的想法,后来第一个反对的,竟然是自己。
文化咨询真的那么有趣吗?
那朋友说,惟其如此,才真有趣。越是用一本正经的态度去做看似无聊的事情,才越能悦己悦人。不到最后,你怎么知道它会变出什么来?
如此心境,工作真是一场修行了。
这些年让我欣慰的是,从没有把工作当成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去做,心里过不去的时候,转念想的常是那些不着边际的诗句,遥远年代的画,想不起名字的曲子,读过好几遍的书,它们在每个磨砺时刻像温柔的手那样安抚我,忘记走得太近的苦。这一晚月光清寒,只一轮金镰安静地悬着。春夜如潮,层云如海,不知怎的想起很多过去的事。纠结着明天又要出差,”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就当这是一场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