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商业领域关于新零售领域的读书笔记,是2本书《新零售的未来》和《名创优品没有秘密》的感悟;也是2018年第(5-6)/50本。
2本书均是泛读,合计用时4小时。
阅读这2本书也创造了我的新纪录,Mark一下,哈哈哈。1、初步掌握泛读的技巧,只吸收对我有用的章节;2、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作者的观点,点评书中的内容及写作方式,还会对某一个专题做深入思考。3、学者用3句话总结书中的观点,推荐给旁人。4、阅读速度是最快的一次了,1星期内竟然读了2本书。
前言:
当我不再单纯的把自己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而是不断的告诉自己是营销专业时,我开始有营销专业的思维习惯;当我不再认为自己只是家居建材行业时,我开始关注整个零售行业的态势;当我不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负责线上推广的职工时,我开始观察领导从销售到产品供应的整个做法,然后我理解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一、什么是新零售
2年前,关于互联网和线下实体的未来发展,马云和王健林有个1亿元的豪赌;1年前,电商大佬宣布进军新零售,于是有了近期的阿里巴巴收购华润万家,京东与永辉超市合作。面对这些互联网大佬的强势进攻,线下传统零售的冬天就这么到来了?整个零售行业真的会被颠覆吗?又会被怎样颠覆?
所谓新零售,不管它多新,它都违背不了商业的基本规律:满足消费者需求。所谓的新零售,就是在经营形式和表现方面有了更大的创新,比如加上互联网先进的技术手段,消费者购物更方便,商品投放更精准。新零售,其实是对销售流程的再改革。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新零售的竞争,60%以上是整合能力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化的竞争。
二、新零售反映的商业趋势是什么
新零售反映的商业趋势是:产品追求质优价廉(或者是物美价廉),渠道追求线上和线下结合,线上更注重方便,线下更注重用户体验。
如何做到质优价廉?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体验感?这2本书中二十几个案例给出了答案。
要做到质优价廉,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零售行业的“倍率”效应,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进行供应链的改革,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去渠道化”与“品牌化”。正如名创优品创始人陈国富所说:不管商品在哪儿生产,在哪儿销售的,谁设计和组织了这一过程,谁就是最大的贡献者。比如,名创优品直接从源头工厂进行商品采购,小米依托工厂做采购与销售,这些方式都达到了去渠道化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去渠道化呢?最需要的就是物流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比如沃尔玛的产品配送体系,亚马逊的无人支付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质优价廉的零售形式是否已存在?大概什么时候会成为现实?在日本和西方国家,他们的零售在21世纪初就已达到质优价廉的水平,比如和服,沃尔玛等;在国内,质优价廉的零售改革才刚刚开始,“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消费理念在国内仍然根深蒂固,名创优品,盒马鲜生是目前国内的新零售雏形。读完这二十几个案例,我真想出国去长见识呀,所以赶紧学英语。
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体验感,我认为才是零售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如何满足?店铺的装修与产品陈列方式,以及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在产品过分同质化的今天,企业软实力反而是最大的竞争优势,比如日本家居企业宜得利,宜家;名创优品的爆款的创意陈列。宜家除了DIY,整体卖场的实景体验及暖心文案每次都让我不忍空手而归,至于宜得利,我也打算申请去上海学习一下,呵呵呵。
《新零售的未来》的作者认为家居行业的新零售在于“引领或者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满足用户体验,这也和我们现在的厨房概念不谋而合。
三、如何将一种新的零售方式快速推广?
名创优品在线下行情整体低迷的时候,像寒冬里的一把火,创造了快速扩张的神话,3年开店1400家,且家家都带着名创优品独有的文化,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想,这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各种零售形态。
零售的快速反应就是“复制粘贴”,当知识能够传播时,才是创造最大价值的体现。所以,树立样板,打造影响力,然后快速复制粘贴,快速响应,这就是营销的速度。
四、商业变化如此迅速,我们是不是要每天都充满了焦虑?
2年前,当我看到变化如此快速的商业环境时,我很迷茫,内心充满焦虑,我会不会被社会淘汰?但是综合2本书以及我目前观察到的公司的困境,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企业缺少向心力,各部门效率就会及其缓慢;企业快速变化和扩张,最需要的依然是快速成长的“人才”,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不管商业环境如何变化,用一个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变化与挑战,打好基本功,是永不变的法则。未来需要的是能将自己的价值带来“倍率效应”的人。
附:附上《名创优品没有秘密》的思维导图(这个技巧着实让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