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说: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
人们在读书时,通常追求的是阅读获得启发的快感。读的时候很爽,可读完后啥也记住不,反倒有些失落。
然后全部归咎于记忆力不好、书太厚、内容太深奥等,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是你的读书方式有问题,成甲发现有三个高效读书方法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和思想地图法,这种方法从点、面、体逐层递进。
先看第一个查字典法,指读书不是从头读到尾,而应该“以我为主”,根据你想要了解的内容定向“查字典”,完善“思维模型”。
比如你在书中看到有启发的思维模型,就合上书,停止阅读,成甲把这种方法叫“不读书法”。这是因为读书不一定要花时间在“读”上,更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的地方在“思考”和“练习”。
其实掌握知识的关键在思考、练习有价值的解决策略,“点不在多,会用则灵”。
你可能会问,思考和练习固然重要,关键是思考的问题点到底是什么?
书中给出几个成甲自己亲测有效提问问题的技巧,首先是,为什么这个点有启发?它解决什么问题?其次,生活中有类似的问题吗?这个启发我能用在生活中吗?最后,这个启发有没有其它类似的知识?
简单一句话就是,未来怎么用这个知识,现在就怎么记它。
发现没有,当你把这几个问题回答完后,你没读多少页,但是获得启发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通过“不读书法”的机制打断我们的“贪念”,然后用20%的时间阅读,80%的时间思考,并将思考所得应用于生活。
这个方法虽然能快速发现思维模型,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通过“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思维模型”的简单问题,面对复杂问题,还需要更系统的解决策略的读书方法:关键词法。
所谓的关键词法就是像查字典法找到多个单点思维模型,串联后所呈现出来的方法。
这么理解就错了,而是在阅读的时候,先思考整本书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在看作者用哪些知识、概念和思维模型分析问题,然后把重要概念、思维模型以关键词的形式找出来,组织成解释问题的知识结构,即关键词网。
具体而言,书中给出关键词阅读法的三个方法,首先是,明确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次,寻找书中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最后关键词之间关系是什么,是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有哪些有效策略?这跟我们锤炼侠写作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不但能够掌握全书的脉络,同时也理解不同思维模型是如何组合搭配成知识结构。然后在输出成拆书稿,一本书就轻而易举地被你拿走它的思维模型。
当然,关键词读书也有两面性,好处是能够快速掌握全书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结构,形成清晰的思路。不足之处在于这只能抓住作者写出来的显性知识的思维模型,但作者未写的思维暗线却捉襟见肘,如果想进一步往下挖出高度,就需要掌握弦外之音的新读书方法:知人论世。
指我们为了搞明白一件事,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作者没写的信息和思维模式呢?就要用到知人论世的方法。
比如书中说到,当你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就要多积累经验、资历和阅历,这是获取阶段。而当你成为公司高层,很多人来找你合作时,那你就要懂得做出取舍,懂得把精力聚焦在关键目标的选择上。
你要想看到更深刻的逻辑线索,就要跳出文字,回到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同样,我们读书也可以跳出书籍本身看作者背后的思维方式,这就是知人论世读书法。
如果你不理解这些思考过程,直接看书中结论行事,往往就南辕北辙、东施效颦。
到这里,我们把如何通过读书有效积累思维模型的方法说完了。不过能够通过大量时间读书的人毕竟少数,绝大多数人忙于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