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到霜降时节,我家后院种的芋头全都挖出来了,在外面晾了一天,就存储在地窨子里面,和刚收的红薯放在两个角落里面,随取随吃。刚收完芋头的地也不能荒着,父亲重新翻了一遍,到集市买了包冬白萝卜种子,都种进了浇好水的萝卜坑里面,到12月份就能成熟了。
一大清早刚听到公鸡的打鸣声,父亲就把我喊了起来,直接来到了地窨子这边,将盖在地窨子上面的玉米杆挪开,掀开盖在上面的木板,将竹筐的绳索绑好,眼神跟我示意一下,我踩着搭在里面的木梯子,慢慢向下移动,等我到达地窨子底的时候,竹筐也正好落了下来。
里面湿漉漉的,玉米杆上的露水顺着木板缝隙渗了下来,不过侧面存储芋头和红薯的地方,一点都没湿,起到了很好的储藏作用。
“娃,芋头和红薯分开放,不敢放乱了,要不再分拣太浪费时间了。”父亲站在上面对着下面喊,这窄小的空间自带回音,父亲浑厚的声音在里面异常响亮。
“爸,我知道了。”说完就抓起芋头往筐里放,小手一次拿不了多少,我索性两只手一块发力,头也不抬的往筐里装。
“一次不敢放太多,要不拉不动。”父亲在上面拉着绳子,哼着从收音机刚听到的戏曲选段。
“好了,现在可以拉了。”我把一个竹筐装了有八分满,还挺重的,我使劲往外面拉,摔了个屁股蹲儿。
听到我这一喊,父亲搓了搓手预热一下,怕砸到我,让我躲到地窨子内侧去,然后把竹筐往上拉,看着竹筐摇摇晃,不过在父亲运筹帷幄之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大半筐芋头拉了上去。
把芋头的那个竹筐卸下,父亲把另外一个竹筐放了下来,和刚才一样,我把红薯一个一个放进里面,红薯块头大,好拿好放,没多大功夫就快放满了。
“爸,红薯装好了。”这次我没拉动竹筐,就把红薯从里面取出来几个,即使这样还是挺重的,费了老鼻子劲才挪到中间位置。
“娃,快躲起来,我要用力拉竹筐了。”
我躲在地窨子侧面,抬头看着竹筐缓慢移动,看着十分顺利,快到地窨子口的时候,父亲拉竹筐的时候,手一打滑竹筐没抓紧,竹筐发生了侧翻,父亲大喊一声:“娃,别出来,快躲进去。”
父亲这时牢牢抓着竹筐,将竹筐重新换了个方向,只见有三四块红薯掉了下来,父亲赶紧将竹筐提到了地面上,掉下来的几个红薯摔断了两个,父亲让我先上来,他下到地窨子里将摔断的红薯拿了上来,剩下的几个完好的红薯放回了地窨子里面。
把装好的红薯和芋头放在正屋门口,父亲麻利做了个早饭,将那两块摔坏的红薯全放进里面,吃饭时候问我想不想出去转转,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我想着又可以逛大集吃水煎包了。
其实今天没有大集,他准备走街串巷去卖,这么大的竹筐洋车子也没办法放,父亲索性把牛棚的扁担拿了出来,将竹筐上面加了两根麻绳,结结实实绑在扁担上,麻绳的作用主要降低竹筐的重心,要不太重了。
从石方河桥出发,首先向双井村的方向走来,今年这个村种玉米多,没有怎么种红薯和芋头的,有目标性的去卖比到处跑有效很多,父亲挑着扁担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看着他每走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段时间,在初升的太阳下看到他满头的汗水,他用脖子间的毛巾擦拭一下,又继续向前了,脚步没有以前那么轻快了,但我还是跟不上他的脚步,他把奔波当成了习惯,他常跟我说:“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闲下来,忙碌的生活才充实。”
“仓库满,囤儿尖,仓库满,囤儿尖。咳哎咳呦嗬咳呦嗬咳,看着看着丰收心里甜,咳哎咳呦嗬咳呦嗬咳,多打粮食,多生产,哎日子一年嘿胜一年……”父亲只要是扁担上肩,总会哼唱这一首歌曲《小扁担三尺三》。
挑着扁担走了10分钟左右,终于看到前面的双进村了,父亲赶紧扯着嗓门喊起来,肩上的扁担晃来晃去,吆喝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纯粹的肉嗓子,老远就能够听见父亲的吆喝声,“卖红薯咯,卖芋头咯,不糯不甜不要钱。”
在村口停留了几分钟,父亲提高嗓门继续吆喝,能听到村里不远处传来的狗叫声,过了会儿,才过来两三个人,各挑了几块红薯和几个芋头,也算是开张了。
在那个年代就和鸡毛换糖差不多,后来有人拿些散装小麦、黄豆都可以换,父亲也不计较这些,就是多跑两趟腿而已,本来想着红薯和芋头能换些钱,没有那么尽如人意,不过也不错,换些别的吃的也挺不错的。
父亲挑着扁担在前面引路,我跟在身后沿着双井村的街道走着,芋头和红薯没卖出去多少,这要是在大集上没多大功夫肯定就卖完了,现在在家的人太少了,年轻人在秋收过后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孩子和老人,老人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都是孩子馋嘴才会买了一些,就是为了解个馋嘴。
时间过的很快,眼看着快到中午了,我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响,我和父亲准备打道回府了,这时看到街上人突然多了起来,都背着竹筐向北面柏油路口跑去,竹筐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不远处就听到有人大喊着:“快把自家多出来的蔬菜卖了,镇里面的食堂到村里收蔬菜呢,路过咱这儿,马上就开车走了。”
父亲听到了这声音,立马涨了十二分精神,挑起扁担,拉着我就像北面跑去,前面正好是一个陡坡,有几个芋头还掉了出来,我赶紧弯下腰来拾,拾完快速跟上父亲的脚步。
在双井村北面的柏油路口停了一辆货车,正在码称购菜,双井村的村民大多是自家种的蔬菜,种的还比较多,这两天也没集会,正发愁蔬菜滞销这个事呢,这来的正是雪中送炭,卖过菜的村民开心的数着钞票,别提多开心了。
等父亲挑着扁担赶过来的时候,那辆货车的司机正在收称关门,原来要买的蔬菜都够用了,不准备再买了,后面再来的村民也都扫兴而归。
“我这红薯和芋头都是刚从地里收的,新鲜的很,不再考虑一下吗?”
“不好意思大叔,这些我们都有了,库房屯了一些够用了,再多就放不下了。”
父亲听完货车司机的话,也不再问了,准备原路返回。
“算了大叔,看着这些东西这么沉,你再挑回去挺累的,我全收了。”
听货车司机说完,父亲扭过头来,别提多开心了,他有些难以置信,激动地握着货车司机的手,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货车司机没有砍价,红薯和芋头照着市场价收的,父亲说是给便宜些,货车司机硬是不同意,他说一年到头庄稼人就是挣个辛苦费,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的庄稼人太不容易了,带着这么小的娃,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卖,这份辛苦哪能讨价还价。
听货车司机说完,父亲眼里有些酸楚,扭头看看我像是在鼓励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像货车司机这样的人,深知庄稼人的苦,不吝啬对庄稼人的情,那种直达心底的关怀,能减轻一半的人间疾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