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的学生跟外面的客人争论起来。
原因是客人问了一个问题:“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还不简单”,立即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学生告诉他:“哎,你搞错了,四季!”
客人坚持道:“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决定询问老师孔子,并且两人还打了赌:
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见到老师后,学生立即问:“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大惊失色,脸涨得通红,但是又不敢询问,只好乖乖给那人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学生恍然大悟。
人跟人之间的认知,是有巨大差异的。
眼界和见识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交谈,就如同鸡同鸭讲,谁也不能说服谁,与其费力争论不休,不如学会向他们低头。
不跟愚蠢多纠缠,不跟傻瓜论短长,不为笨蛋而生气,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遇见不讲理的“三季人”,永远不要跟他们生气较劲,无视他,远离他,就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