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突围》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

成长,就是一个重构自己的过程

自由的头脑,就是能够正确地认知这个世界,不被世事的无常所裹挟。

丰富的心灵,就是能够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事、物构建和谐的关系。

强大的实力,就是能够耐心积累,知行合一,能够通过持续的实践来达成设定的目标。

曾国藩曾有一句箴言:“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所谓当下不杂,就是在遇到事儿的时候,该干吗干吗。倒霉了,失恋了,被裁了,有的人可能要连续十天半个月才能缓过劲来,期间浑浑噩噩,死气沉沉。当下不杂的人,可能也需要花个十几分钟处理好自己的惶恐和失望,但更重要的是,他会跟自己对话,安抚自己的情绪,他会理性思考,做好计划应对困境,然后继续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自律地生活,这才算是真正地管理好自己。

在面对低谷的时候,真正能够打破僵局的人,都有一种当下不杂的心态,他拥有一种稳定下来的能力,不会被负面经验和情绪所牵绊。

《心智突围》这本书,也将基于人生这三大主题来探讨在心智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则和方法,从而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从容地做出更好的选择,改变自己、成就自己,获得独一无二、丰盈而有意义的人生。第一章,会谈谈自己对心智模式的理解,以及它是如何在生活中运作的。我们存在哪些自我设限的心智模式,又该如何改变?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们可以怎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让自己在时间长河里不断地进化?第二章,触及的是如何优化认知、提升认知。我们可以从中系统地了解认知的不同阶段,掌握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科学方法,并且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如何获得自主升级认知的能力,从而积累破局的势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章,解决的是如何让自己有持续精进的动力。如何让自己从懒散的本能中跳脱出来,建立起自律型人格?如何成为高效的行动者?我们还会从内心情绪的根源入手,通过管理情绪来提升断舍离的自控力,进而成为生活的高效管理者。第四章,谈及的是如何打造一个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不仅仅会探讨个人职业和兴趣的问题,还会对未来进行展望,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立体的知识维度来定义个人的核心能力。同时,还会引入个人商业模式的概念,让你提前思考财务自由的问题。第五章,也是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开启内心的重建,从心智模式、人生选择、生活信念等方面来详谈心境的修炼。而真正的高手都有一个强大的内核,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智慧地面对生活。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优秀比成功更重要>> 许多事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都是随机性使然。把一个人的成功简单地归咎于天赋和努力,这终究是一种归因偏差。成功往往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所谓优秀,是指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强大的实力,其中就涵盖了迈克尔·莫布森的成功公式里的实力这个部分。优秀 = 自由的头脑 + 丰富的心灵 + 强大的实力>> 经济学最基础的供给和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获得某样东西,就需要提供同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在不断自我成长过程中,你越优秀,个人价值也就越高,能够与这个世界交换获得的资源、人脉、机会也就越多。

科学地说,幸运就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是,如果你选择相信自己是幸运的,你的为人处世、所付出的努力、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比起没有这种信念的人,就会有很大不同,而把一件事情做成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高于不相信自己幸运的人。我们可以不去刻意地追求捉摸不定的运气,但是我们却可以重构自己感知幸运的心智模式,让意识雷达始终开启——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的经验、捕捉更优的方式,利用这种新的心智框架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从而与周围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关系。命运,潜藏在你的心智模式里。

自我设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

德鲁克曾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从人生的角度看,最好的个人定位,其实就是自身优势、个人目标、他人需求三者的统一。面对自身优势,你需要思考:怎样利用这个优势来创造价值?如何凭借这个优势来满足某个社会需求?如何将它与市场以及未来的趋势联系起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社会动物》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认为,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两点:在生活中找到某个使命,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自己、他人以及外在环境构建和谐的关系。

明白人,都愿意下笨功夫对每个人来说,很幸运也很公平的是,个人的成长、知识的学习、财富的累积、能力的提升等,大体上都符合复利曲线的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而复利曲线的最大风险,就是中途退场。复利效应的背后,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积累、学习和进步,并且需要时间的长期加持。没有这些,我们根本到达不了复利曲线的拐点,也看不到未来那个无限可能的自己。所以,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跟时间做朋友,让复利效应来放大你的价值。


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

你觉得智力和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吗?你认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

重构瞬间 优秀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成功往往是优秀的副产品。限制性的心智模式: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自我定位闭环系统:愿景→ 原则 → 计划 → 执行 → 反思。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生活没有任何捷径,而聪明人总是愿意触达底层,快速上手,专注实践。终身成长:成长型心智模式 VS 僵固型心智模式

自我学习能力,是认知优化的关键能力生活中有很多人好像都得了一种“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它特指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

伪学习的本质,就是你囤积了很多信息、知识,却从来没有整理过它们,更不知道该如何调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新知,甚至为了避免伪学习,我们还要刻意与新知保持距离。

《聪明的世界》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奥格尔(Richard Ogle)把学习的过程总结为“触达”与“重复”。真正的牛人,能把理性练成直觉朱利叶斯·沃尔夫是一名德国骨科医生,他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沃尔夫定律”。“沃尔夫定律”是关于骨骼成长的定律,主要是指人体的骨骼如果长时间接受外部压力,骨密度和坚硬程度就会增大。格斗运动员反复用拳头击打,用腿脚踢打,因为其腿脚和拳头受力较多,且长期接受锻炼,该部位的骨密度就会较其他不受力的部位的骨密度大。其实学习的过程也一样,如果你总是待在一个毫无压力的舒适区里学习,你的知识密度和灵活运用度都将得不到提升,不过是看上去很努力,实际上却是在假装学习。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Noel Tichy)曾提出了一个行为改变理论,即把个人行为改变等级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这三个区间。爱学习的人,总是喜欢阅读,喜欢分享。有输入,就会有输出,两者之间会形成一种平衡。这个平衡态会在学习的触达和重复的过程中不断被打破和重建。启动刻意练习,做知识的炼金术士英国心理学家艾伦· 巴德利在《记忆》(Memory)间隔式学习比集中式学习的长期效果更好,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的“分散效应”。交流,是认知升级的重要工具所谓“语欲胜人症”,就是一个人在交流的时候,想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追求虚幻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如何改变大脑固有的思维模式

懂得调用元认知能力的人,不只是简单地理解书中的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1)作者的思考方式;(2)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3)如果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做出哪些调整。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你眼下的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

重构瞬间

 敢于承认自己无知,勇于直面痛苦,这是认知升级的起点。

 学习的本质是触达和重复。学而时习之,有原则、有策略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自我学习者。

 交流的最佳状态,是把自己的认知当作一种猜想。

 反思是认知迭代的捷径,事事反思,时时反思,让反思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

 升维思考,才能降维打击。通过思维逻辑层次和时间上的认知升维,你可以重构自己的格局。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万能钥匙

《意志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

自律地做事情,只是一种现象,根源是他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那件事情,是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召唤。驱动一个人自律地执行计划、完成目标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渴求。

潜藏于自律中的是一种“Be-Do-Have”的心智模式——先明确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会去想做些什么,之后才会有自律的行动,最后梦寐以求的东西才会随之渐渐显现。“Be-Do-Have”心智模式,和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价值框架以及NLP思维逻辑层次理论是对应统一的。

清单是掌控生活的利器第一类:执行清单我的执行清单一般包括“年计划清单”“月计划清单”“周计划清单”以及“日计划清单”。

第二类:检查清单愿望清单、原则清单、知识清单也都属于检查清单这个类型,你可以基于这些清单重新审视和确认你的愿景、原则以及学习到的知识。

第三类:不为清单(Stop Doing List) “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这就是‘不为清单’。除了这三类关键清单,大家在生活中也可以留心收集各种清单设计和运用案例,从中借鉴,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清单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想到了,还要做到所谓执行力,就是能够把想法计划付诸行动的能力,这在于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想到了,学会了,并且最终做到了,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成长,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麦肯锡的MECE原则,即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相互独立”意味着环节之间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完全穷尽”则意味着整体是全面、周密的。高效执行的最好策略,是一看到要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假思索地高效执行。执行意图,就是用类似“如果……那么……”的模式来执行你的任务。将消极的内心噪声转化成积极的自我对话。当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犯错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失败了又怎么样,大不了从头开始。”“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不如什么都别想,直接去做。”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是一种战略性的自我管理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在做某事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地做自己,就请直接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其实,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道路,有时你的不自信和无经验会导致你去接受别人的期待、标准或价值,但你要知道,无经验可以造就你们自己的路,一条没有“事情本该怎样做”之负担的路,一条由你自己来定义的路。

要感知情绪,而非控制情绪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爬虫脑、情绪脑和理性脑。我们的理智在情感面前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的。事实上,恐惧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源头。比如,嫉妒的背后是恐惧,因为你害怕自己落后于他人;贪婪的背后是恐惧,因为你恐惧匮乏。恐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生存手段,让我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及时止步,保护自己。但是如果情绪被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更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情绪反应会控制我们,让我们不加思考地行动,产生不好的后果。有的人被自己的愤怒所控制,结果酿成恶果;有的人被自己的嫉妒心所裹挟,结果生活郁闷。一旦受困于情绪,那么以往我们懂得的道理、优化的认知、构建的理智,都将变得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大脑是一驾马车,理性脑就是马车夫,而拉车的两匹马,一匹是爬虫脑,一匹是情绪脑。我们没有必要把理性和情绪、本能对立起来,而是要让理性介入到大脑的习惯反馈回路中,与情绪、本能和谐共处,通力合作,引导我们的人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识别情绪”这个步骤来确认自己的感觉,描述该情绪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问自己:我能不能把这个感觉放下?能,或者不能,都是可以接受的答案,根据你的真实感受来回答即可,不管答案是什么,都接着进行下一个步骤。继续问自己:我愿不愿意放下这个感觉?可以回答愿意,也可以回答不愿意,只要根据你真实的感受来回答就可以。继续问自己:什么时候放下呢?现在可以放下吗?你可以做出任何回答,你既可以说现在,也可以说未来,或者干脆不说话。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感受自己的情绪,看看那个情绪感觉是否还在,如果还在,你可以重复这一套步骤,直到你感觉舒服。重构瞬间自律来自内在的“Be-Do-Have”心智模式,你可以从开始早起、培养微习惯和建立内在驱动力等方面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清单式思维方式,能够让你获得对事情的掌控力。关键清单类型:执行清单、检查清单、不为清单。执行力差的五类根源:信息过载、噪声太多、完美主义、不懂拆解任务、懒惰自弃。通过绘制“执行地图”来提高个人的执行力:拆解环节 → 细化行动 → 设置意图 → 定位核心行动 不在意他人评价,就要懂得明确原则和真诚表达,而真正地做自己,就要学习自我探索、自我负责和自我接纳。心境调频:觉察情绪,识别情绪,管理情绪,改变心智。

热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 WOOP,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工匠思维”这种心智模式来积累追求梦想的资本和能力。

>> Wish(愿望)>> Outcome(结果)>> Obstacle(障碍)>> Plan(计划)>>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跨界,是从平庸到卓越的最佳策略>> 所谓跨界,就是从单个维度拓展到多个维度,在各个维度上相互促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优势。亚当斯说,如果你想要取得卓越的成就,大概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把单个技能磨炼到全世界最好,但这非常困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另外一种是,你可以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打磨到世界前25%的水平,这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同时拥有两项占有优势技能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如果你能把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就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换句话说,你只要在两个领域达到前25%的水平,就一定能在当今之世占有一席之地。但这有个前提,你需要主动地把这两个领域的裂缝修补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独特价值。这其实就是跨界的两眼思维。

查理 · 芒格这样总结他建立的多元思维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的临界质量模型;生物学的进化模型;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 心理学的人类误判思维模型,等等。查理 · 芒格说:“我一生都在追寻最好的思维模型。”正是因为有了多元的思维模型,他才能够跨学科地解决问题。

每天阅读分属不同学科的两本书。>> 所谓迁移学习,就是将我们从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凯瑟 · 赫力约克,同时也是世界上类比推理的顶级思想家之一,他建议人们在打磨技能的过程中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它让我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让我想到它?

知识给了你一盒子乐高积木,但是生活要你交付的往往是一个模型,这就是积木化组合的真谛。

AI时代,如何做到不可替代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在帮助人类从重复、无聊的事情中解脱出来,投入创造性高和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洞察未来趋势趋势一:人类和AI的关系,是共生而非对立在未来的大部分领域,都会是人类和机器人的组合。人类将和人工智能融合,进化成一个新的物种,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紧密协作,而不是相互对立,而未来人类的工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独立于人工智能之外的优势;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契合度。

趋势二:一切工作都将贴近服务业在未来的市场中,研发、策略、设计、交流、娱乐等领域的工作会成为主流。过去你认为很没有用的专业,在未来将成为有价值的技能,比如影视游戏产业、心理咨询行业,等等。其实,这种贴近服务的模式现在已经初现端倪:你不需要拥有一辆汽车,你只需要使用出行服务,比如滴滴的共享汽车服务;你不需要购买一个软件,而是采取订阅服务,随时可以取消,比如苹果的照片存储服务。在未来,这种用后即走的服务会是一种趋势,无须拥有,无须维护,无须储存。

趋势三:人类的需求越来越高阶在未来,人类的需求会往更高阶段演化。生存不再是人类的主要需求,对社交、尊重、成就、地位的追求将进一步增加,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也会慢慢成为主流。在这三种趋势之下,未来将是知识和创意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市场上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细分。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你可以从下面五步着手: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不能理解的部分,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搜集证明自己想法的证据;不断用“So what”(然后呢?)来质疑自己的意见,看逻辑是否成立;思考和自己意见相反的想法是否成立。

提问能力>> 设计能力>> 如何让自己有更好的设计能力呢?>> 经常记录灵感。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有了新想法,你可以记录下来;当你发现一件心动的物件,你可以画下来;当你遇到好的风景,你也可以用相机拍下来。经常记录美好的事物,可以为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多灵感素材。

阅读设计杂志设计杂志看多了,你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激发设计思维。

逛博物馆和艺术展>> 共情能力>> 每天小孩回家,家长问的不是你今天记住了什么,而是你提了多少好问题。未来已来,我们没有必要心生恐惧,而是要有一种信念,相信自己能够通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立足于新的时代。如果没有这种自信,你很容易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浅尝辄止,犹豫不前。而在走向未来的每一个当下,持续积累和目光长远都将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自卑与自负之间,你的第三种选择

自卑的人,做事缩手缩脚,不敢如实表达自己,总是忍气吞声;而自负的人,则常常太把自己当回事,喜欢斤斤计较,甚至看不到别人的好。其实不卑不亢的处事之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当我们不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时,我们就会有包容心,懂得尊重别人;当我们不把自己放在很卑微的位置时,我们就会从容淡定,无惧变化,勇于承担责任。实际上,自卑和自负是有机统一的。过度自负的背面,隐含的恰恰是一种自卑。针对自卑情结,人会使用补偿机制来对抗,也就是说对于某种不适感,人会通过强化其对立面的感受来将其抵消,比如,通过外在自负带来的兴奋和积极来抵消内心自卑的灰心和沮丧。

而不卑不亢,折射出的是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状态,它是我们在自卑与自负之间的第三种选择。

苏格拉底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很少会打着权威的旗号向别人灌输他的想法。他总是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受众讲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不断地提出启发式的反问,让别人发现真理,获得知识。

这种不骄傲不自大的谦卑态度,让他成为智慧的助产师,而不是一个布道者,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他知识的渊博。

此外,当外界与自身信念相悖之时,苏格拉底也不卑躬屈膝,而是无惧危难。在苏格拉底62岁那年,雅典人跟斯巴达人爆发了一场战争。雅典海军在海战中获胜,但是因为一场大雨耽误了打捞阵亡将士的尸体。这引起了死者家属的不满,于是法庭判决了所有十位将军死刑。苏格拉底独自一人反对这个判决,他认为因为个别人的失误而判所有人有罪是不公正的,作为500人元老院的一员,他拒绝表决,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反对派人士。

不卑不亢的精神状态就是不自以为是也不自怨自艾,懂得拿捏为人处世的尺度。在这种状态里,若这个世界给了你正反馈,你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而趾高气扬;相反,若这个世界没有给你正反馈,甚至给了你负反馈,你依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而不因此灰心丧气。

何为中庸之道

不卑不亢的处事方式,其实是一种中庸之道。说起中庸,大家都会以为是对两种状态的折中,比如,不卑不亢就被认为是对极端自负和极端自卑的折中。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对的。

在儒学里,中,即中正,庸,即恒常,将它理解为类似折中或者和稀泥,是极大的误解。人活着,就是要达到一个自然平衡的状态,不偏不倚刚刚好,而中庸就是在两种力量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找到最恰当的那个点。

哲学家叔本华讲过一个寓言,叫作“刺猬效应”,它就是中庸的一个典型例子。两只刺猬在冬天的时候为了取暖,就想抱在一起。但是当它们抱得太紧的时候,自己的刺就会刺伤对方。既要取暖,又不能刺伤对方,所以这两只刺猬就需要在拥抱对方的力度上找到一个中庸的点,让它们处于一种最佳的相处模式之中。

只有在心智和行动里拥有一种必要的张力,并且保持这种张力,你才能做到中庸。

这种张力会让你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管环境如何动荡,你都可以维持自身的平衡态,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阿克塞尔罗德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在多次博弈中,什么样的策略最有效?他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一种计算机游戏程序,最后选择了14个程序参与竞赛。每个程序都用一套自己的规则,与其他程序各进行200轮对局。在每轮对局中,都会有各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和我并肩作战,击败别人,也可以在跟我合作的时候,趁我掉血严重暗算我;你可以选择遵守承诺,也可以选择耍点心机,不按契约行动。这样循环比赛下来,最终胜出的游戏是一个叫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人设计的,而他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

我选择相信所有人都是好的,总是释放善意,总是选择合作;如果别人跟我合作,我就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对方选择背叛,我就会选择惩罚你,绝不姑息这种不忠的行为;如果你后来选择跟我合作,不再背叛我,那么我就选择宽容,重新跟你合作。

这个策略叫作“Tit for Tat”,意为“以牙还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中庸的大智慧。它不是让人一味地善良软弱、毫无底线,而是让善良自配一副铠甲,具有透明可行的原则,从而能够在软弱和强硬之间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这其实和不卑不亢的处事之道一样,让自身变得灵活有韧性。秉持这样的信念,既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势而懦弱,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单纯而自以为是。

把这项策略用于人际交往中,你就秉持了一套有迹可循、简单透明的行为方式,长此以往,别人会放弃对你的揣测,对你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判断和认知。而这种稳定的认知,可以降低沟通成本,让彼此之间的合作更高效。

不管是不卑不亢,还是聪明的善良,其中的中庸之道,不仅仅能够让我们获得一种平衡,还能够让我们在变化无常的生活之中维持一种简单真实的人格稳态,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获得持续的人生平衡。

善用中庸之道,做复杂时代的智者

世界并非非黑即白,而中庸之道就是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力量之间,找到更为明智的第三种选择。在复杂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尽力达观,保持中道,建立一种中庸的心智模式。

所谓幸福感,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动态的井然有序,精神熵非常低,所有的念头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就像一条充满能量的河流,徐徐流淌,充实而富于动感。要获得幸福感,就需要构建出与内心混乱无序的高精神熵状况相反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心流”。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识,重塑内心的秩序,甚至进入忘我的境界。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所获得的副产品。

法国土鲁斯主教富尔克曾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而想要享受生活中的幸福,就需要让自己成为幸福感的创造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持续的心流体验。

“我希望时间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每年更改的数字。

接纳自己的普通,让努力的自己和现在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吧”。

 让自己保持思考的敏锐和身体的敏捷,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人生是一场臣服于生活的修行

很多人对于臣服和放下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这是一种胆小怯懦的表现。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臣服需要一个人付出所有力量,让自己足够勇敢,坦然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

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在畅销书《当下的力量》中写道:“臣服就是以随顺生命之流代替逆流而上,这是个简单又深奥的智慧。它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从外部层面采取行动和改变情境,而是指你首先要接纳当下。在臣服的状态下,你很清楚地看到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然后采取行动,一次只专注在一件事上。而臣服是引发正面改变最重要的一件事,你采取的行动都是次要的。”

臣服就是Being的状态,让你一直活在当下,不被个人的偏爱好恶引导你的生活方向,而是主动地允许自己的生活被一个有力得多的力量所引导,那就是生活本身。人生是一场修行,处处皆是道场,我们该如何真正地做到臣服?

放下内心评判

我们内心的念头很多时候并不客观,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觉察,放下内心主观的评判。而当你放下内心评判,反而能够看到更为积极的那一面。只有在自己心平气和之时所听到的心声,才值得我们付出行动。

负全责,找好处

在“向内求”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修自己、向内归因、自我归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全责。把注意力内收,就不会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同时把改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100%负责,就意味着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释放负面情绪,重拾勇气和担当。

此外,当感知到别人的恶意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评判和揣测,多去看别人好的一面。看到别人的好,可以让我们中和内在的执着和抗拒力,回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也更有利于我们臣服于当下。

培养谦逊的品格

关于做事,比较普遍的叙事模式是:做事的人要有能力、有资源、有格局。这些说法都对,但又都不是根本,因为这种模式关注的是“我”很重要,因为“我”这件事才能成。一旦自大的心智模式开启,我们就无法看到真相,更无法做到臣服。做成一件事,首先是因为这件事情是对的,即使不是你来做,也会有别人来做。我们需要培养谦逊的品格,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而是将自己看作完成一件事情的工具,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把那件对的事情做成。

当你越来越谦逊、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回事,你的内心就会趋向于一种“无我”的状态,而这就是臣服。

人生中,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会有让你深深感动的经历。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意外,而臣服,就是给这些美好的意外腾出一个乍现的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