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辩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去衡量有路还是无路呢?我从来认为人不会真的到一种怎样的绝境,以至于无路可走。如果得了绝症没钱治,不治是不是一条路?以前的生活怎么过现在接着过,能过多久是多久,人总是要离开世界的,早一点,只是早一点而已。当然,我意识到自己这是在往极端想,一般所谓的有路无路不会这么苛刻。带着疑惑开始看这期节目。
头一个人用帮忙来类比捐款,如果在做帮不帮的决定时,过分吹毛求疵,这个人会被人耻笑。因此捐款也一样,不用想那么多。
有一个96年的小妹妹来反击,她认为即使她的粉丝要捐钱给她她也不会要,因为她“走投有路”,要了粉丝捐的钱就是欺骗他们,而反过来这些被欺骗的人,就蠢了。
一个记者说,在制作社会求助新闻时,他们总是会运用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往往让她们达到了求助的目的。她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也因此,她希望不那么过分去强调求助者是不是“走投有路”,(也许在这个时候,施以援手的人在评判“路”时,会变得苛刻)。“我愿意成为你‘走投有路’时的另外一条路。”这一句温暖的话大概打动了很多人。
如晶宝贝的一个观点很重要,她说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捐钱给谁,这个对象的情况会决定你蠢的程度,比如捐钱给马云就十足蠢。同时她也同意在捐钱时计算对方那么多没有必要,但不是不捐钱,而是交给专业机构去做。
胡渐彪说慈善不讲公利,要的是自己的满足,用老罗引用王阳明的话就是“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这句话也许记得不准确)
黄执中依旧是哲学风。观世音一颗心,看尽世间苦难,洞察所有苦难的根底,她有千眼,不会被蒙蔽,是公认的好人。而我们仅仅做了善事并不能成为好人,好人需要千眼,不仅认得自己,更识得真假善恶。洪七公面对裘千仞是一身正气,而如果洪七公失去在射雕的主角光环就会变成灭绝师太,这是他举的例子。如果是为自己,最终无法变成好人。(这里真是犀利,直接拍死了对方的观点)
张泉灵的例子很实际,我自己也参与公益活动,组织确实会像他们一样做选择,把机会留给更有机会的人。(而我默默看着那些被抛弃的弱势,除了感慨这动物世界的优胜劣汰,找不出更合适的说辞来拯救他们。)
蔡康永的思考很直接,他认为慈善就该有个列表,排个顺序,慈善不只是金钱。我喜欢他用“功利”的态度来思考问题,可是如果仔细把他说的来实践,给谁金钱给谁别的什么帮助?也就是说谁该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是一个多选多的连线题,中间的逻辑,也许只是人对于“有路”和“无路”的主观判断。
是呀,没有什么分配规则会公平,没有什么谁应该理所应当舒服地活着,也许路的负荷太重,注定一批人该下路,也许路上马车太多,跑的太快,出于安全,一批人也下了路。想起纳什的博弈论,想到古往今来的成王败寇,英雄的路不都是在博弈中走出来的吗?我们总在走别人走出来的路,总以为无路可走,回到最初的观点,人不会真的到一种怎样的绝境,以至于无路可走。而,(引用董婧的话)“我愿意成为你‘走投有路’时的另一条路”。
这一路走来,我确实没有经历过家徒四壁,父亲毕竟留给了我们遮风避雨的地方,而我这些年一直所受的所有帮助,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我从来也努力对得起这份“恩”。因为有这些,因为有这“另一条路”,我不至于行走地那么艰难,甚至我会觉得我过得不错。努力自食其力,偶尔也伸出援手,像蔡康永说的那样,能付出的,能给予的,不只有金钱。
看完节目我想起,自己以前也会冷不丁想起这样的辩题,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事情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但却不能停止思考,这时候,王阳明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以上为个人看完节目的回忆与拙见,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