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又被称作核上性面瘫,是一种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病症。要理解它,需从人体复杂精妙的神经传导系统说起。
我们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而这背后依靠的是面神经的精准调控。中枢性面瘫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脑部肿瘤、脑外伤等原因,导致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出现病变。简单来说,就是这条连接大脑与面部神经指挥“通路”出了问题。
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会对面部肌肉运动产生特定影响。与周围性面瘫不同,中枢性面瘫患者往往只是对侧下部面肌出现瘫痪症状。比如,鼻唇沟变浅,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明显下垂且歪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时患侧漏气。但患者的皱眉、闭眼等上部面肌功能通常能够保持正常。这是因为支配上部面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大脑皮质的支配,而支配下部面肌的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控制。
中枢性面瘫不仅给患者带来外观上的改变,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进食时食物易残留在患侧口腔内,影响咀嚼;面部不对称也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不愿社交。
对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处理。若是脑血管疾病引发,需积极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若是肿瘤因素,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等。同时,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通过面部肌肉的针对性锻炼,能促进功能恢复。了解中枢性面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
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