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吃饭 抬头做人
一直很羡慕别人的家庭,有父母的骄纵,有老公孩子的疼惜,每每听到有人喊声“爸爸”,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对我来说,“爸爸”是多么亲切而陌生的词语。
父亲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萦绕在脑海里的始终是小时候父亲对我和姐姐的宠溺,时间长了,父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而母亲,只是一名家庭主妇,用她自己的话说:“既没文化,也没能力”,20多年来,母亲用她羸弱的身躯呵护着我和姐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而今我已步入“四十不惑”。
多年来,从母亲身上看到了流不尽的眼泪和数不清的无奈。眼泪流过之后,母亲就会告诉我和姐姐“心里再苦回家来说,生活再难也能过去,要低头吃饭,抬头做人。”以后的很多年,我都不明白母亲话语中的意思,总觉得母亲是为了给自己的“没本事”找借口,甚至因为一件事情,我对母亲还有些“记恨”,说了很多次很多次。
1998年,我专科毕业,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我因为学习成绩还可以,系里推荐我去专升本;二是我自己从当地消防部门找了一份干文职的工作;再是回煤矿来上班。那时候我最想的是继续上学,但每年两三千元的学费却是我们家最昂贵的支出。和母亲商量我能不能留在徐州,去消防部门工作。母亲很坚决“必须回矿上来工作。”以至于,以后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在母亲面前抱怨,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反驳过。
前段时间,当我再次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姐姐悄悄地告诉我,那时候父亲生病不光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还有四五万元的外债没有还上,母亲急着让我上班,我们娘仨齐心协力早日把欠的钱还上,也怕我离家越远见到我的时间越少,母亲就想着亲人应该在一起。直到这时,我似乎才明白了,母亲叨叨了多年的“低头吃饭”的意思:饭,要吃自己的,别人碗里的,就是再鲜美也吃不出味道,也会“噎人”;饭,要一家人一起吃,少了谁都不成“席”。
母亲操劳了一辈子,从不会花言巧语,也不会教育我们,对我们的工作根本就没有帮助的能力。每当工作不顺心了,母亲总是一句话“哪有事事如意的时候,往前迈一步就过去了”;每当不想干了,想“撂挑子”的时候,母亲就说“捡钱还得弯腰来,哪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每当和老公生气的时候,母亲从来都是自家姑娘做的不好,女婿没有错误的时候;每当管教孩子的时候,母亲都是默不作声,从不多言,这时我都会问“怎么没话说了?”母亲总是笑笑说,“我不会管孩子,你的方法对。”
我们家中的日子不富裕,但她看不得别人的不好。母亲从不道人长短,邻里朋友遇到困难能帮则帮,自己省吃俭用,对别人毫不吝啬,有时候甚至热心“过了头”。母亲的朋友唐姨,由于老伴去世,孩子在内蒙上班,家中只有个她一个人,那次唐姨发烧咳嗽,白天母亲照顾了一天,晚上的时候她愣是抱着被子去唐姨家里住了一宿。
母亲很普通,也很孝顺。母亲是家中的老大,姥爷在世时,母亲每年都会回老家呆上两三个月,给姥爷拆洗被褥、做棉衣棉鞋,变着花样给姥爷做好吃的,哄老人开心。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悄悄地把身上的钱塞到姥爷的枕头底下,年复一年。姥爷离开我们的时候,母亲还总是念叨“老人在的时候她做的不好,没有尽孝”。我总在想,如果哪天母亲需要的时候,我能做到吗?我想我应该做不到。
日子平平淡淡,生活越来越好,母亲每天最期盼中午我们去吃饭的时间。在饭桌上给我们拉拉家长里短,给我们说说她的所见所闻,给我们讲讲她和她朋友的故事。一开始,我和老公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慢慢我懂了母亲的叨叨,那是他对我们的惦记,是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每当家里做炸肉排骨的时候,每当她又学了一道菜的时候,就念叨:一定回来吃,一个也不能少。周末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那简直就是“皇帝”的待遇,有汤有水,有菜有饭,用她心目中的最好来招待她的孩子们。
母亲是最平凡的,是低到尘埃里的一粒,大半辈子过去了,磕磕绊绊中走过来。母亲还是只知道在家做饭、“低头吃饭”,她说:“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干活,才有力气去忙活。”
什么是家风,什么是家训,我一直觉得我们家中没有,一直困惑。时间长了,才想明白,其实,家风家训就在母亲身上,就是母亲那句“低头吃饭,抬头做人。”“低头吃饭”,吃的是该吃的饭,是一种坚持,一种低调,一种处事,一种坚韧。“抬头做人”,抬起的是高昂的头颅,抬起的是一种自尊,一种自信,一种精神,一种乐观。
遇到再大的困难,低头吃好自己的饭,抬起头来看看天,往往就能从困惑中走出来,迈开坚定的步伐走下去。低头吃饭,才能有力气继续好好过下去;抬头做人,就能找到自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