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谨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不能跑步,还可以散步。原来自己散步两公里的时间,跑步可以跑七八公里,差别还挺大的。
当脚步慢下来,身边的风景也愈加清晰,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叫声也格外热闹清脆。
不知为什么,平时跑步每天都会遇到的一对清洁工夫妇今早好像也没来,不知道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地上的落叶还没有被扫走,桂树上的桂花已快落完,偶尔能闻到一股桂香,但不再是以前沉浸式的香味儿。
当岁月走向深秋的静美,落叶的故事在向初冬讲述着,也许有眷恋与回忆,也许有期望与憧憬。
西风将会凛冽,日历又翻过一页。虽然我们不知道初雪会在什么时候降临,但始终相信,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凝飞早练晨读20211102家庭教育学习分享——世界抗逆力研究中心提出的培养孩子抗逆力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就是要培养他的“我有”的意识,就是“我有支持”“我有爱护”“我有帮助”“我有信任”。
这其实挺重要的,孩子在一个爱的环境里容易产生抗逆力。如果他不信任大人,总在怀疑大人会恶意伤害自己,那他基本上不可能有抗逆力。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培养他的“我是”的积极意识。
这个“我是”指的是积极自我意识,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优势。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就是讲一讲“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有哪些爱好是特别有意义的”。
还有“我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家设计过一个“二十个自我描述”的测试,就是讲二十次自己是谁。现在我们发现,凡是能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自己是谁的人,也就是学术上所谓自我概念清晰度高的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好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是谁”“我到底能做什么”“我想干什么”。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甚至把这个叫作空心病,就是连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很可悲,也很可怕。
第三个就是培养他的“我能”的意识,这个也挺重要的。
有一位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大师,叫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做研究,发现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一种自我期许对我们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我有”“我是”“我能”,这三个“我”的教育,对培养抗逆力特别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