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前后收录了千余封书信,包括了读书、为学、为官、治军、治家、修身等诸多内容,是曾国藩一生在困境中越挫越勇,不断修炼成就个人理想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后人研读和学习的宝贵史料。
1.读书不二,贵在“专”和“耐”
给儿子纪泽的信中,他认为儿子对“四书”理解浅显的根由在于不能“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告知他若要读懂读透,“虚心”“涵泳”之法必不可少。
虚心涵泳,即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或与个人见解不同的观点时,避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轻下段论,而是抱着和而不同虚心学习的态度理解对方为何如此说,反复体会其表达的真意,善于倾听,不必固执己见。对此点,个人感受颇深,自己在选书时常常以书中作者表达观点是否与己一致为出发点来选,对那些不同见解的书籍往往弃之一处,如今想来确实错过许多好书,也错过了接受新观点的机会。切己体察是讲读书时记得联系自身经历,去认真推敲、体会观察,以便透彻理解中心思想,只有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才算将书读到深处。4.读书,不必则时,不必择地人常说:“学习一定要有好的环境,要心静、要安静”就像学生一定要在学校、图书馆读书,在闹市读必会心不在焉。而从曾国藩的家书我看到他读书的时间、地点从未刻意要求,哪怕行军当中也会看书数十页,不是有空看半页,无闲暇时间便作罢。 读书不择时间地点是适合现代上班族的方法,行色匆匆,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成了更多人的选择,在乘地铁、等公交时常看到有人在看书,我想眼下知识类的客户端广受欢迎也是这一原因吧。5.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曾文正公全集》中一篇《识人要式》,曾国藩了影响后世的“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应有冲劲儿干劲儿,更应注重实干,并非毫无生气,空话连篇。其实识人如此,他在阅读时也是如此,读书强调勤记笔记,多加思考,认真体会书中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说钱钟书先生过目不忘,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实则是其常写笔记的结果,有时做笔记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一本书的时间,他所留日记、笔记、札记以及读书心得数量惊人。曾国藩喜读书,善做笔记,更强调作文,要求读写缺一不可,读书既过目又过心,同时过手,求专求通,才会学有所成。以上为个人阅读《曾国藩家书》后学到的五点读书之法。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两套,其中之一便是《曾国藩家书》”其内容广泛,潜入深处,值得研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