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 思念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到中秋时分,东坡先生《水调歌头》中的这句经典往往是很多文人墨客的起手式。唐宋之后中秋节逐渐成为仅次春节的重要节日,所谓“人月两团圆”,中秋寓意回归和团圆。

但是就如《水调歌头》中的另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团圆日身处异乡,或家人齐聚独缺某人,又或独举金樽空对月,很多亲友间的离散就像阴晴圆缺一般无可奈何,这份情怀在中秋团圆之夜反而凸显的更加忧伤。

或许团圆时大家都忙于享受着那份快乐,只有在思念和孤寂时才会给诗人充分的时间和情绪抒发情感,所以中秋成名的诗词中多半都是寄托对亲朋的相思之情。

上文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便是中秋欢饮之后怀念其弟弟苏辙而作的,当时东坡先生由于政治缘故已经与弟弟六七年没有相遇了。

唐·王建的七言绝句《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思之情跃然于纸。

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后半首: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还是思乡之情。

乃至乐天派的诗仙李白,也借其《静夜思》中的诗句表达他对家乡和情人旧友的怀念之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佛家认为,世间种种都是四大五蕴和合而生,家亲眷属也是因缘际会之下的和合。但是诸行无常、皆为虚妄,团聚是暂时、分离则是必然。因此佛家认为人生种种如露如电,如过眼云烟一般不可执著,执著便是烦恼。

佛家明心见性之法自然有转烦恼为菩提之效,但是世间人又有几个能视亲朋好友为梦幻泡影,又有几人能慧剑斩断骨肉羁绊,历代文豪纵然有东坡一般的“禅儒双修”、洞察世事,但是也抑制不住思乡之情。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

儒家入世,重五伦十义,承认世人的正常的感情并予以规范。阳明之学虽然被后人称为接近禅学,但是阳明依然认为:

“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著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阳明认为既然世人有种种关系、种种情感,就不必刻意回避,否则反而是执著。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思念之情只要随顺“良知”而为即可。团圆之日思念故乡亲人本属人之常情,思亲意味着心中有根有本,心中系念家人亲朋自然会收敛言行,我相信诗人们在借诗思乡时心中是正气长存的。

但佛家的无常观却也揭示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真理。与其等到李商隐所说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时再苦恨离情,或如刘禹锡在《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中所写的“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那般忧愁未来,不如安贫乐道珍惜眼前人,能够对得起与任何人相处的每一刻。纵然今后思念之情泛起,也无愧于心。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宋·晏殊《浣溪纱》

中秋之夜,若你泛起思念的涟漪,回想过往的时刻,希望你多一份无愧的微笑,少一丝遗憾的惆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名士自风流 张宇萌 南京 八年级 《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
    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阅读 9,717评论 0 4
  • 芳菇凉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
    wuli芳苓阅读 4,836评论 0 10
  •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这在朋友圈里应该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所以这些老朋友在与我共事时都有意识的放慢了步调,在这...
    旧亭旭阅读 3,030评论 0 1
  • 写诗不能停照相不能停一道闪光将自己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三岁 容光焕发正值年华冉冉升起(2017.9.9)
    君凉阅读 1,872评论 18 32
  • 我家是村里很早开小卖部的人家之一,一直开到我五六岁的样子才关门歇业。 我的记忆很奇怪,经常忘记眼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辛建军阅读 3,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