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旨在通过把梵高给弟弟提奥写的书信进行二次解读,更为客观、公正地诠释他作品中的热情和愉悦,纠正他在大众眼里长久以来的“疯狂”形象。)
前言
1884年初,梵高妈妈腿部受伤骨折,康复期间,梵高的照料使他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梵高把一个废弃的洗衣房改造成工作室,之后便开始以当地纺织工人为题材。偏远尼厄嫩的蛮荒风格,给他带来了新的艺术灵感,并画了很多风景和描绘田园生活的画。
弟弟提奥似乎是第一个跟他提及印象派的人,彼时,印象派以其明亮的色调和革命性的技术正在巴黎声名鹊起。
1885年春天,梵高父亲突然去世。不久之后,梵高完成了他的第一幅代表作——《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代表了他过去几年中呕心沥血创作的精华和自学而来的绘画技巧成就。
同年晚些时候,他的一个未婚的女模特怀孕了,这使梵高备受猜疑。尽管他与此事似乎并无关联,但是当地人对梵高的看法还是变了风向。于是他便搬去了安特卫普。
在安特卫普,他研究了新国家博物馆中的大师画作。
1886年被安特卫普学院录取,但他粗旷的方式和自学者的个性,都跟当时严苛的传统环境格格不入,所以他很快就辍学了。
1886年3月,梵高出人意料地来到了巴黎。
尽管从那时起到1888年,梵高与弟弟提奥开始同住,书信大幅度减少。但是通过其他人的讲述和他艺术风格的变化,我们还是得以了解到,他结识了印象派的核心人物,其中有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埃米尔·伯纳德、乔治·修拉,特别是后者使用的点彩法,影响了梵高,使他的绘画技法趋于成熟。
1886年2月- 1887年夏秋
在此期间,梵高对安特卫普学院产生不满,并决定去巴黎和弟弟提奥同住。尽管这段时间里,梵高和弟弟提奥的书信大幅度减少,书信中也很少提到自己在绘画上面所做的努力和思考。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却熟悉的梵高——看重亲情、生命中却透出一丝悲凉。
[1886年2月] No.452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你,如果你同意让我在6月或7月之前去巴黎,事情对我来说会容易很多。我越想就越觉得这样更合我意。
还要跟你说,尽管我一直在坚持,但是实在无法忍受学院里的人对我吹毛求疵,他们一直心怀恶意。但是我尽力避免口舌之争,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我觉得,在探寻的道路上,我正慢慢步上正轨,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经典作品,来领悟绘画真谛。”
[1886年2月] No.454
“人们很难对大的趋势做出绝对精确的预测,所以最好暂且不考虑。但是如果进行精细的分析,人们可以发现本世纪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逆流而行的,他们开创了自己的天地。不管在绘画还是文学上,你都能发现这样的人(我对音乐一无所知,但我猜情况也是如此吧)。
从微不足道之处做起,持之以恒,积跬步而至千里,个人魅力胜过财富,重创新而轻毁誉;米勒、森西尔、巴尔扎克、左拉、德·龚古尔以及德拉克洛瓦,无不如此。”
[1886年3月] No.459
“不要怪我来得这么急。我想了很久,我觉得这样咱们更能节省时间。中午我在卢浮宫等你,或者你想早点儿也行。”
[1887年夏] No.462
“我对结婚生子的渴望已经消退了,有时候会因在这个年纪就有此心态而感到一丝悲凉,我才三十五岁,本该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老了,虚弱了,但我还未深陷于爱情,以至不再对绘画有激情。成功需要抱负,而所谓的抱负在我看来却如此荒诞。未来怎样我尚不知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想减轻你的负担——以后并非绝无可能——我希望有一天你可以自信地去展示我的作品而无须妥协。到时我想搬去南方,远离所有这些我厌恶的画家。”
蒙马特小径(Path in Montmartre)
阿根森公园的情侣(Couples in the Voyer d'Argenson Park):阿根森公园位于法国塞纳河畔阿涅勒(Asnières-sur-Se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