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简介
民以食为天,白酒是食品饮料的细分子行业之一,是初学者入门时的首选研究行业。
一方面来说,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方便搜集一手资料,通过日常生活即可逐渐积累知识;另一方面,研究的门槛很低,不需要拥有像医药、半导体那样的专业背景,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人人都可以成为行业专家。
更重要的是,白酒行业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投资机会,不少好公司聚集于此,花费的努力不会白费。
(一)历史发展及酿造工艺
白酒可以分为4类,非蒸馏酒、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这4种白酒的口味浓淡是依次递增的。茅台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据说,盛过飞天茅台酒的酒杯,即使酒已经喝完,香味还可以保留长达两个小时。
一千年以前,人们喝的大多是非蒸馏酒,比如清酒、浊酒、黄酒等;直到宋元时期,蒸馏后的烧酒才逐渐出现,令狐冲喝的“烧刀子” 可能就是一种烧酒。随着高度数烧酒的出现,低度数非蒸馏酒的市场份额便一点一点被蒸馏酒取代。
1.清香型VS浓香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蒸馏酒的偏好呈现出口味越来越重的趋势。
比如,宋元时期大多是北方的清香型白酒,比如汾酒、老白干、二锅头等等,而仅仅经过明清两朝,南方的浓香型白酒便迅速超过清香型白酒,成为中国酒类市场的第一大香型。
目前,浓香型白酒销售额约占整个白酒行业的70%,清香型白酒不仅市场占有率上比不过浓香型白酒,而且销售价格也普遍低于浓香型白酒。
现在我国白酒销量排名第一的白酒,便是浓香型的代表——五粮液。
2.浓香型VS酱香型
由于成本更高、酿造工艺更加复杂,相比清香型和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出现的更晚一些,直到1910年以后才逐渐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酱香型白酒的代表就是大家熟知的茅台,它的发展机遇源自红军的长征。
1934年,红军来到了贵州首遵义市,举行遵义会议并四渡赤水,彻底打乱国民党的围剿计划。茅台镇就在遵义附近,当时凡是喝过茅台酒的人,都对它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酒精有杀菌消毒的特点,在帮助伤员疗伤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建国后被授予上将的陈士渠,在听到酒精能够杀菌消毒后,便找了一批茅台酒来给受到脚伤的战士们洗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方法迅速在军中得到广泛效仿,一些战士在离开茅台镇之前还用行军壶装了一壶茅台酒,晚上休息时用布把伤口都擦一擦,疗伤效果显著。
从这方面说,茅台酒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在建国后被评为了“国酒”,一跃成为中国最高档的酒,拥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3.酿造工艺
不同类型蒸馏酒的酿造工艺差别很大,这导致它们在制造时间、制造成本上有不小的区别。
比如茅台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它的酿造周期至少需要1年,随后的贮存周期又要3年以上,时间非常长。它需要的酒曲比例也很高,用曲量高达1:1,但出酒率只有20%左右,所以总的产出量很少。
相比之下,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短、产量高。从酿造时间来看,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为40-60天,也就是两个月左右;贮存周期为1年,仅仅是酱香型白酒酿造周期的三分之一。从出酒率来看,清香型白酒的出酒率为40%,是酱香型白酒出酒率的一倍。
所以,相比其他香型,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更加复杂和考究,成本更高、制造周期更长,不容易大批量生产,更加稀有。
目前市场上各种香型酒的平均价格由低到高依次是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这与人们饮酒口味和酿造工艺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二)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代,1988年-1993年的产量时代、1994年-2012年的渠道时代、2013年至今的品牌时代,不同时代的发展逻辑和龙头厂商是不一样的。
1.产量时代(1988-1994)
1988年-1994年是产量时代,主要看谁的产能大和谁的广告多,代表是汾酒、酒鬼酒、五粮液、沱牌。
山西汾酒,在1988年我国定价权放开、人们喝酒需求井喷式提升的背景下,迅速抓住机遇进行扩产,成为当时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引领了当时白酒的消费热。
酒鬼酒为了打造高端形象,特地请湘西有名的国画艺术大师黄永玉黄老师来给品牌起名,并赋诗一首:“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产湘西,涓涓传千里。”
酒鬼酒本身的品质不错,再通过这种带有几分神秘意蕴的广告语宣传,迅速崛起、跻身行业前排,当时卖的比茅台酒还要贵。
五粮液和沱牌也在这个阶段迅速扩展产能、打造品牌形象,在高端酒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2.渠道时代(1994-2012)
1994年-2012年是渠道时代,主要靠分销商,渠道优者夺冠,代表为五粮液、口子窖、洋河。
从1994年开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提高,人们手里也有了闲钱,这时候就想买品质看起来高端一些的白酒了,也就类似我们现在的“消费升级”。
山西汾酒的管理层在普通消费者和价格高端化中选择了前者,没有走品牌高端化路线,错过了那个时代给予的机遇。
而五粮液在进入90年代后,一方面努力拉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在产品营销和渠道拓展下了大功夫,构建了一张全新的销售网络,它就是在这时超过山西汾酒从而坐上白酒市场“头把交椅”的。
深度分销模式也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即生产厂商主导销售,通过直接参与培育和开发市场来取得竞争优势,经销商只负责提供资金和商品配送。
口子窖就是通过深度分销模式,以餐饮酒店为突破口,在这段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
就具体分销策略而言,口子窖首先在高档酒店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领导层中开始推广,随后通过高档酒店和领导来影响中低档酒店以及领导周围的下属,这样逐级传导来扩大市场。
同时,推出团购、品鉴会、送酒等诸多类型的活动,增加客户的品牌粘性。
洋河的品牌虽然不如那些老字号,但就是在这段时期内通过大力发展渠道来实现快速崛起的。它在2004年的营业收入只有4.17亿元,2012年便达到了172.70亿元,8年的时间增长了41倍,增速惊人。
3.品牌时代(2013-至今)
2013年至今是品牌时代,靠的是能够引起共鸣的品牌和文化,代表是茅台、五粮液。白酒在不同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一样的,在现今这个时代,高端白酒的社交品属性更加突出,甚至展现出信仰品属性,这是与以往时代的最大不同。
在过去的两个时代里商品是相对短缺的,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的话语权更大,只要铺货就能实现销售,所以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生产和渠道。
而在新时代里,商品多样化、信息高速化、渠道也日益扁平化,消费者甚至可以不经过经销商,直接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购买产品。
所以,对于厂商而言,商品种类多了,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如何能够吸引消费者并获得他们的好感和品牌粘性,成为对于厂商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在众多厂商中实现突围?
茅台董事长李保芳曾说过,做产品就是做品牌,做品牌就是做文化。通过对品牌、文化的不断宣传,如今的茅台不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品,更成为一种社交品甚至信仰品,这让茅台成为了新时代白酒行业龙头。
新时代里不只有茅台注重品牌建设,洋河也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它从渠道战略转为高端品牌战略,在新时代里发展依然迅速。
借助中国梦概念,洋河全力打造“梦之蓝”高端酒品牌,营业收入从2014年146.7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1.26亿元,挤进了白酒行业的第一梯队,成为业内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的白酒厂商。
4.两次回落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白酒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历了两次回落。
1998年,中央开展反腐,政策限制了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酒的发展,同时汾酒造假事件也让人们心理对白酒厂商产生不信任感,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白酒行业发展的第一次回落。
2012年,国家出台八项规定政策,对公款消费进行限制,使得高端酒失去了公务市场。与此同时还发生了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人们开始担心白酒的食品安全问题。白酒行业的发展再次陷入低潮。
如果行业发展在回落时出现高端酒、中端酒价格砍半的情况,那么基本上就到底了。
二、行业分析
(一)行业现状
从1988年开始,白酒行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由于白酒具有上瘾品属性、社交品属性,使得消费者复购率高、能够接受高端白酒提价,所以它在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分红的同时,仍然能够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
低端白酒不像高端白酒那样具备社交品属性,所以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仍在高速增长,低端白酒则由于竞争加剧而收入波动较大。
1、总资产及其增长率——两强争霸
目前一共有19家上市企业,我们从总资产的角度,看一下各家白酒企业的价值,对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有个简单了解。
根据2019年年报,从总资产角度来看,行业地位前六名依次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顺鑫农业和山西汾酒。其中顺鑫农业不只是卖白酒,还有其他业务,不算纯粹的白酒制造企业。
白酒行业的总资产合计为4839亿元,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两家合计就达到了2894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比例超过59.81%。可见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两强争霸”的成熟期,不再是之前“群雄割据”的成长期了。
再来看一下白酒公司2015-2019年的总资产增长率,评估行业的整体成长性。
可以看到,2015-2019年白酒行业总资产增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54%、11.40%、10.09%、16.90%、19.67%,但是,行业增长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0.64%、14.34%、7.66%、12.92%、14.49%,低于行业均值。
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得知白酒行业近5年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因为总资产增长率基本都超过10%,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好赛道。
此外,2017、2018、2019三年内,行业中位数均低于均值且差异较大,这说明行业内部不同层次市场的处境差异较大,在分析白酒行业的具体公司时,需要首先注意它所处的市场层次。
2、收入贡献和利润贡献——赢家通吃。
目前,白酒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形成“赢家通吃”的格局。我们通过下面的2019年白酒行业收入贡献、利润贡献品牌分布图,来直观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虽然贵州茅台在整个白酒行业的收入贡献中比重只有15.20%,但是在利润贡献中却占到了41.90%,将近半壁江山。难怪有些人说,白酒行业有两种公司,一种是茅台,另一种是其他白酒。
当然同为高档酒的五粮液也还不错,利润贡献达到17.20%。标注颜色为“其他”公司,在收入贡献中占61.70%,但是利润贡献中只有20.90%,利润占比相比收入占比差太远,估计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毕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大家倾向于买“牌子”,而且现在的消费习惯是在倡导“少喝酒、喝好酒”,这就使得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向高端和次高端集中。
(二)竞争格局
我们可以将白酒按照产品售价分成高端、次高端、中低端三档,对不同价格带的代表厂商、代表产品、消费人群、主要用途、渠道结构进行分类,总结如下。
可以看到,高端白酒厂商主要是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简称“茅五泸”。
次高端白酒厂商主要是山西汾酒、水井坊、酒鬼酒、舍得酒业、洋河股份、今世缘、古井贡酒、口子窖。
中低端白酒厂商包括老白干酒、顺鑫农业、伊力特、金种子酒、迎驾贡酒、金徽酒、青青稞酒和*ST皇台。
1、高端白酒市场分析
根据前文的《白酒行业利润贡献品牌分布(2019)》图可知,高端市场是目前白酒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市场,是白酒行业的“顶梁柱”。而且,通过总资产增长率可知,它不仅为白酒行业创造了最多的利润,成长性也不错。
比如2019年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4.51%、23.58%和27.94%,均高于行业中位数14.49%。这是由于白酒厂商不断对消费者进行品牌和文化的宣传,使得高端白酒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公众所认可的上档次社交品,这样不但增加了销量而且打开了涨价空间,为厂商带来了丰厚利润。
就具体品牌而言,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虽然都属于高端酒,但是茅台是唯一一家售价超过2000元的白酒,营业收入和利润均超过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两家之和。
这是由于茅台始终坚持走高端化品牌路线,施行“1+3”战略,即“1”指1个世界级茅台,“3”指的是3个重点系列酒,这使它成为高端酒的象征。
而五粮液曾经为了扩大利润规模采用“买断模式”收购了大量子公司,实行“贴牌”生产,出现了如“五粮春”、“金六福”等众多子品牌。中低端子品牌多了会拉低五粮液本身的利润率,而且大量子公司不方便管理,容易出问题。
更严重的是,收的这些子公司鱼龙混杂,严重冲击了五粮液的中高端品牌形象和信誉。高端客户会觉得自己在喝“假的”五粮液,会想要更换“靠谱”一点儿的品牌,从而影响了五粮液的销量。
这使得五粮液在2013年被茅台超过,从白酒市场的领跑者转为跟跑者。五粮液的管理层后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学习茅台树立品牌文化,在近几年才又快速发展起来。
2、次高端白酒市场分析
相比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虽然也常常用于商务聚餐,但是不常用于送礼,所以社交化需求就弱了很多,将它归类为高端消费品来进行分析会更加准确。
我国白酒的次高端白酒市场的成员不断增加,目前处于扩容期。成员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高端品牌的下沿产品,如“茅五泸系列酒”;第二类是主品牌下的副品牌,如洋河旗下蓝色经典的天之蓝、梦之蓝;第三类是单一品牌,如剑南春、郎酒、舍得酒业;第四是新晋级的次高端品牌,如今世缘、古井贡酒、口子窖。
可以总结如下表:
次高端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竞争进一步加剧;2.头部效应日趋明显;3.价格带上移。
1.竞争进一步加剧。白酒行业的次高端厂商众多,各家厂商的产品也很丰富,而且目前白酒行业增速放缓,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次高端市场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了。
2.头部效应日趋明显。次高端白酒虽然品牌众多,但是销售额超过100亿的只有洋河、郎酒和剑南春,茅台、五粮液的系列酒的销售额在50-100亿之间,其他白酒厂商的销售额在50亿以下。次高端白酒的主要销售额集中在头部厂商。
3.价格带上移。由于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不断提价,原先的价格带出现空白,于是次高端白酒也追随高端白酒进行提价,使得价格带上移。
在2016年茅台、五粮液提价之前,次高端白酒的价格带在300-400元;随着茅台酒价格突破2000元,次高端白酒的价格带也提升到了300-700元。
3、中低端白酒市场分析
中低端白酒的消费场景以宴席和亲友聚餐为主,消费群体是中低收入人群,产品体现为类似可口可乐、茶叶饮料等快速消费品的特征,很少有类似送礼的需求。
我们通过前文的白酒行业收入贡献品牌分布(2019)和白酒行业利润贡献品牌分布(2019)可以看到,中低端白酒在收入贡献中约占60%,但是利润贡献仅占约20%,说明中低端白酒的利润空间并不大,市场竞争相比次高端、高端要激烈的多。
因此,在分析中低端白酒企业时,需要注意产品畅不畅销,产品周转的快不快,回款好不好。
中低端白酒未来可能会体现为“量缩价升”、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受“少喝酒、喝好酒”消费理念的影响,目前中低端白酒市场的消费人群正在逐渐减少,市场整体的消费量也随之下降,而价格可能会随着消费升级而提升。
(三)行业特点及研究方法
1、令人上瘾的发酵品
从产品消费的角度,就消费者粘性程度来说,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必需品<上瘾品<社交品<信仰品!
必需品的产品间差异很小,消费者对品牌粘性弱,很容易在各个不同产品间转换,比如日常中购买的米、面、油、肉、蛋、奶等等。
上瘾品则是产品间存在一些差异化元素,比如在工艺和口味上有差别,能够让消费者欲罢不能而不断重复购买,比如鸭脖、瓜子、烟酒茶、咖啡以及某些违禁药品。
社交品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彰显价值,产品的价格标签和品牌标签格外显著,价格上涨甚至会刺激消费。
比如茅台、瑞士手表、爱马仕包包等。信仰品则是到了更高的一个层面,产品被注入了某种精神依托,人们借助它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或理念,比如乔布斯在世时的苹果手机就是彰显了他的极简主义和人格魅力。
就白酒而言,普遍具有上瘾品属性,不同品牌的白酒由于口味差异,很容易形成属于自己的忠实粉丝,从而提高复购率,这是其他行业很难模仿的。
2、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
网上有个说法,说“贵州茅台的护城河很宽,就是傻子来当管理层,也照样能赚钱。”这只是戏言,想要体现的是白酒行业盈利水平高,即使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短时间内也不会被淘汰掉,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白酒行业护城河宽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积累的白酒工艺和文化,白酒工艺和文化的传承是祖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白酒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些人的精神寄托。
比如,喜欢酒后作诗的“诗仙”李白,流觞做赋的王羲之,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即使不喝酒,这些传统文化也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这就为白酒行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使它不再仅仅是像肉、蛋、奶一样是一种满足物质需求的必须品,更赋予了它一种精神、文化上的属性,让它能够成为一种“上档次”的社交品,甚至信仰品。
白酒具备明显的社交属性,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聚餐时喝酒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从喝酒的目的来看,现在因嗜酒而自饮的情况越来越少,因社交而聚饮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聚饮时选择何种品牌、档次的白酒来招待客人,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程度,所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高端白酒和次高端白酒更受青睐。
而且由于白酒具有保质期长、“越放越香”的特点,高端白酒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格调的商务礼物来送礼,它是一种多用途的社交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多,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越来越多文化、社交上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以“品牌”、“文化”、“国酒”为标签的茅台能够在白酒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3、“越存越值钱”的存货
从存货角度来看白酒,会发现它十分特殊,其他存货基本上都是想着能够尽快卖掉,减少储存空间,但是白酒年头越久越有味道,存货不会贬值反而会升值。
所以,在分析白酒行业时,龙头公司的存货比较多时,不用那么担心,它们可能只是待价而沽而已。
此外,存货的跌价准备,也可以适当放宽些标准,越放越值钱的东西,为什么要提跌价准备呢?
比如上图里茅台酒的各个年限酒类价格,平时在专卖店里看到三千多元的茅台时已经感觉挺贵的了,当看到上图1957年茅台酒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仔仔细细数了两三遍后面几个零,才确认没有看错。
一瓶酒253万元,难道里面装的是金子吗?虽然白酒行业的其他公司不会像茅台酒的价格这么夸张,但是茅台酒把整个行业的价格空间给打开了,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类公司,也敢于去生产一些高端酒,去卖高价去了。
这里给大家拓展一下,由于白酒行业存货有“越存越值钱”的特点,因此当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到来时,市场第一个关注的是房地产,随后便会把目光转向白酒行业。
4、极高的毛利率
毛利率和费用率体现的是一家公司的获利能力,通过毛利率能够看出企业赚钱的难易程度,这是我们评判一家公司好坏的重要标准。
我们把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这五家公司定义成“高端白酒”,与白酒行业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白酒,是值得大家长期关注的好赛道;可以通过财务指标选择出好公司,制定好买卖计划,在出现好价格时,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