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营大咖松下幸之助,在接受哈佛大学教授的采访时,有一位教授问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松下幸之助,直截了当的告诉对方,只有9个字,就是: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众所周知,沟通,是职场的必修课。但是,松下幸之助的回答,却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大多数人认为,有效的沟通就是会说话。其实,在职场中,“学会倾听”,远比“表达观点”要重要。
在美国,曾对1000名高管做过职场技能意愿调查。调查显示,“倾听”出乎所有人意外,排到了职业技能的第一位,远高于计算机知识和团队管理。
那么,为什么“倾听”在职场技能的排位中,能够稳居榜首呢?因为在职场中,人们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了解领导和同事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美国作家罗娜德.B阿德勒、克里斯坦.卢卡斯和杨妮.马奎尔特.埃尔姆斯特,三位作家联手写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这本书。作为职场沟通经典教材,深受职场人的青睐。这本书告诉每位职场人,人类天生就属于某类倾听类型,而且每种倾听方式都各有优势,如果能综合这几种沟通方式的优势,你就会成为职场中的高效倾听者。
因此,在职场中,了解了不同人的倾听方式,方能做到知己知彼,才会有效地解决问题。
1.关系性倾听,与对方产生共鸣
有些人在与他人沟通时,很容易就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系。这类人不仅能够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倾诉,还能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对方支持和肯定。倾诉者因此感到了被认可,被尊重,于是,他们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善于关系性倾听的人,从来不会让别人感到压抑,反而对理解他人和支持对方更感兴趣,他们很容易和周围人打成一片。
但是,善于关系性倾听的人,也需要时刻自我提醒,千万不要轻易就被他人的想法带跑偏了,而丢掉评估对方提供的信息价值能力。
比如,这类型的人,很可能在表达理解对方的时候,过度陷入他人的情感中。或者,干脆掺和到对方的私人生活中,就会造成偏离解决工作问题的初心,越界掺和同事的私人生活了。
2、分析性倾听,面面俱到
有些职场人,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台分析仪,试图把对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拆解出来,分析出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
这类人特别擅长从细节中,抓住各种角度,进行系统性地思考问题。一旦发现,对方表达的观点存在很大漏洞,或者可以产生最大化的价值,分析性倾听者,就可以从杂乱无章的困境中,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但是,善于分析性倾听的人,他们的外表虽然平静如水,但是,他们的内心却经常波澜起伏。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内心戏,整得疲惫不堪。
不仅如此,还会因为思考得太多,浪费掉很多时间。结果,每个任务快到了截止日期,他们可能才会匆忙地回复,甚至回复前,还在纠结自己的结论正确与否。
3、任务导向性倾听,只听重点
有些职场人,对谈话的目的十分敏感。他们最受不了对方啰里啰嗦,讲个不停。对善于任务导向性倾听的人来说,他们只对工作效率感兴趣,和他们说话,最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比如,这份工作需要具体怎么做,请直说。5分钟能讲完的事,不要说10分钟。在倾听对方交谈时,任务导向性倾听者,根本没有耐心听对方讲完整件事,因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脾气不好,爱批评人。
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活中,这类人能够很高效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却很难和周围人友好相处。
比如,你正在认真地和他汇报工作,对方却让你打住,直接让你说重点。你认为自己说得都是重点,可是对方理解的重点和你的重点却完全不一样。他可能会生气地告诉你,快点说这个项目的具体造作流程是什么。
对这类人的愤怒表现,不要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真不是故意的,而是他们的耳朵接受不了大量语言的输入,哪怕你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也很难记在心里。
4、批判性倾听,质疑一切
职场上,还有一类人属于批判性倾听者。他们天生的爱好就是分析信息。和分析性倾听者不一样,他们不仅努力分析交谈者的内容信息,还会尝试对他人的交谈内容进行质量分析。
比如,批判性倾听者正在听他人向他交流工作,这个时候,对方的每一句话,都会遭遇批判性倾听者的质疑,他脑子不停地思索着,怎么能证明对方提供的话语是正确的。不仅如此,他还会一步步地分析对方话语上的漏洞。
和批判性倾听者交流,感觉就像是警察在盘问会计审计中。因此,交流者时常感到心惊肉跳,做起工作来反而没了奔头。批判倾听者,做事很严谨,只是过于认真,反而让周围人觉得他们过度吹毛求疵。
结束:
职场中,之所以会遇到各种倾听障碍,是因为我们只顾着自说自话,而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倾听类型,了解对方的倾听方式,很多误会就会化解。如果想要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就要先让自己成为高效倾听者。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这本书,把职场上沟通的困惑,分门别类的给出了解决办法。正如作者所说:职场上没有人是不能够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