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十年代初沪深交易所开业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近30年的时间,不同视角可以将这30年划分不同的阶段。老曹从信息技术视角,认为证券行业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是电子化阶段。主要时间1997年之前。沪深交易所从成立之初就采用电子化自动撮合竞价系统。那个年代,通过电台获取资讯行情,电话委托的场景较为常见。初期,买卖股票到各家营业部,使用股票名卡现金交收,营业部工作人员手工计算股票交割单,并盖章签字(是不是很原始、很刺激!);后来(91年7月),交易所推出了股票账户(那个年代,中国结算还未登场)。这个阶段,营业部有较大权利,也蕴含着较大风险隐患。
二是互联网试水阶段。主要时间1997-2000年。营业部、信息技术服务商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交易,群雄逐鹿。闽发证券、君安证券、广发证券等较有代表性。无奈当时只有大概二三百万的网民,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发展较为缓慢。
三是互联网化阶段。主要时间2000-2012年。证券行业的互联网化过程也是全面信息化过程,2000年3月3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的这一时期标志性法规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监信息字〔2000〕5号 )、《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初期,短信炒股较为流行,随着技术的进步,WAP方式炒股和客户端炒股开始流行,尤其是2006-2007年大牛市,手机炒股快速流行起来。2002年开始,证券公司开始加强集中管控,大力推进证券交易系统的集中建设,营业部权力收紧。投资顾问(《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两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等业务也在该阶段开始铺开。
四是互联网证券阶段。主要时间是2013年至今。代表性法规有:证券业协会2013年3月15日发布《证券公司开户客户账户规范》放开非现场开户限制,明确证券公司不仅可以在经营场所内为客户现场开户,也可以通过见证、网上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为客户开立账户;中国结算2013年3月25日发布《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2013年8月9日发布《数字证书认证业务指引》。以上这些法规促使证券经纪业务实现开户环节的线上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先后分5批同意了55家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拓展业务。2013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未获批;2015年,东方财富证券成功收购西藏同信证券,业内首个拥有证券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诞生。
五是Fintech2.0应用阶段。主要时间是2016年至今。2016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标志法规文件是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泛滥,这个时代急需一个新的技术名词来指引未来,于是乎,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开始闪耀登场。当前除区块链,其他三个技术在证券行业都有了典型应用场景,与业务联姻,碰撞出了许多激情澎湃的故事。
由于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当前证券行业处在互联网证券和Fintech2.0交织阶段,当然这是未来老曹要重点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