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教给他儿子的写作秘方。他还教导儿子:“莫要终生做鱼蠹,尔来诗外有功夫。”陆游的教子秘方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么,陆游的诗外功夫究竟是什么呢?
记得五年级入班后的第一次作文课,老师引导审题、学习范文、引导写法后,开始写作。十多分钟过去了,一些同学还在咬笔秆子,没咬笔杆子的同学也是写写停停。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中断写作,听讲故事。
我先讲了《惠施的大葫芦》。庄子和惠施是同窗好友,一次二人一道外出,看见有户人家院子里种着葫芦。有几个葫芦长得很大,高高地悬挂在葫芦藤上。庄子说:“这些葫芦做成容器,能装很多东西吧。”惠子说:“这不算什么。魏王有一次送给我一些葫芦种子,我把它们种在地里,结出来的葫芦硕大无比,每个的容量都有五十斗。”庄子饶有兴趣地问:“这些葫芦现在在哪儿?”惠子说:“我一开始想拿它们来装水,可是它们不够结实,装上水会给撑破掉;我又把它们剖成瓢,可是那么大的瓢又好干什么用呢?所以东西太大的话,也没什么用处。”“……难道你把它们扔了?”“是呀,没用的东西留着干啥。我一个一个扑通扑通都给打碎了,扔啦。”庄子惋惜地说:“唉,要我说,你也太不懂得使用大的东西了。小的葫芦可以拿来装水,大的葫芦也一定要装水吗?再退一步说,葫芦非得用来装水不可吗?你有容量五十斗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制成腰舟,绑在身上浮游于江河湖海呢?为什么老想拿它来装东西呢?你的脑筋这次实在是不灵光啊!”
故事讲完,同学们深深被庄子的智慧折服,我趁势利导:这个超级大葫芦除了装不了水,盛不了米,它还有其他用处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人说葫芦能当菜吃,还能当花盆、当摇蓝、当滑板、当轮车、当不倒翁,又能刻制成各种花样的装饼品;更绝的是,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了将葫芦排成一排,当保龄球打。
“看来你们个个比庄子和惠施还聪明,可你们想过没为什么写作时有的同学能写,而有的同学不能写呢?”
“会写的同学注意了观察和了解,并产生了各种想法和感悟,需要时可以拿出来随时写一篇内容充实的作文。”
“有的同学遇到什么事儿?脑子里总会出现三个字一一‘不可能’,对身边的事又往往熟视无睹,既不了解,也没有想什么办法,关键的时候让他写,他自然写不出来。”
同学们茅塞初开,接着我又讲了庄子所在国家的两个故事:《宋人的秘方》和《越人文身》。
通过这些有关思维的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发散思维、变通思维、逆向思维、相对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等的妙处。思路大开,自然有啥可写。接下来的写作,自然跟大家想象的一样: 几乎是一气呵成!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来自思维、观察、体验、阅读的功夫就是诗外的功夫。功夫深啦,头脑通了,本来就不灵的一大堆写作文的方法就更不灵啦,他们束缚不了你,你也不会被他们说所困,而是大胆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