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一间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老师,他们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这群小鸟的翅膀,则要老师和家长一起插上去。——东远
暑假前夕的一个晚上,一位小学教师朋友发出的一条朋友圈,让我难过又心疼。她患了阑尾炎,正躺在医院病床上输液,我问候了一下,她说不严重,输点液休息下就好了。而就在那前一天,她上完下午最后一节课之后胃痛难忍,跑到厕所吐了,而此时正值期末,还要继续忍痛上课。这还不说,据我的了解,她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之后,过度疲劳是常有的事,身体也出现了以前从没有的新情况。
这是个例吗?不!像她这样的敬业精神,完全能代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中绝大多数教师!腿伤了,忍着疼痛拄着双拐继续上课;病了要输液,把药带上课堂边输液边上课......这样的事实在现实中还少吗?
笔者说这些,没错,就是要说老师的真实情况完全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甚至可能正相反。身为国人,应该没人不知道尊师重教的古训。然而今天的现状,有时甚至会令人窒息,这源于那些身为父母,却毫不避讳地对孩子老师的各种冷嘲热讽,不信任,为非理性的误读站台和鼓掌,恨不得把那扭曲的认知传播给身边所有的人,可怕呀!
家庭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大人对教育的错误认知,一旦传播给孩子,孩子就不会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聪明的头脑中闪现出各种投机取巧的念头,一生都会深受其害。
上周一天下班乘地铁,我边上有两位中年女性各带着孩子,其中一位在那直言不讳地大骂现在的老师太缺德了,课堂上不讲重点,讲课快,孩子学不会,逼着去上辅导班。她这样说,另一位在那应声附和,同时也在说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孩子教育花不起钱,孩子这么累都是老师不负责任造成的......
我很气愤!
我气愤于,怎么说也是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不是没读过书,居然会无知到如此地步,而且全然不顾孩子就在身边,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包括一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把老师说得体无完肤,几乎成了一部分人的高度共识,而且逐渐影响着身边其他的人,多数时候还会得到认同。
我想,只要智商没有问题,就不会不明白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要想彻底学好一样知识,把课堂内容彻底消化,必然要经过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用心做作业以及反复认真复习,还要讲方法。从古至今,哪怕是天才状元学霸,上再好的学校,有再好的老师教,都是如此。难道课后只玩不学,也不做作业,不动课本,只通过课堂就能把知识学好吗?简直是匪夷所思,痴人说梦!
然而,很多人居然不懂,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却对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为孩子做什么才真正有利于健康成长漠不关心。那么多孩子在难得的休息时间这个班那个班像赶场子一样,太多是家长夺过了选择权直接为孩子选择的,说是不能让孩子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呵呵,别再冠冕堂皇了,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而已。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获得认可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可在这个“认可”的背后,就是一群孩子,成为了给大人挣面子的牺牲品。可悲不可悲?孩子那么小,才不会像大人那样好面子呢,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有父母在身边,给他足够多的呵护和关爱,学习不理想大人少一些责怪,多一些鼓励,他们更希望考个好成绩让大人高兴。可就这一点点需要,我们满足孩子了吗?那么多精力放到哪去了?监督辅导学习,都是百般不情愿,甚至鸡飞狗跳吧?
本末倒置何时休!?
谁能告诉我,你是否曾换位思考,或者回想一下自己的孩童时期,如果大人每天对你的学习都是鸡飞狗跳、毫无耐心的状态,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天天在你的面前把你的老师说的一无是处,你会怎么想?还能积极面对学习么?
即便如此,有些人仍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脾气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急性子;认为每天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还要辅导孩子学习,还怎么有耐心?
别忘了,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就别指望孩子能如你愿。我绝对不会相信一个整天沉迷于手机,不求上进,不肯改变自己,把孩子的成长不当一回事的家庭,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别以为这是极端,如果孩子的学习要依赖大人的督促,一定是家庭教育有问题。那些从小到大学习工作自律的人,孩子的学习都不需要特别操心,而且成长很快。当孩子学习出现了问题,有没有经过细致分析,和孩子交流,找到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多少家长认为,别人的孩子在上课外班,自己孩子不上怎么行?就没想过课外班的作用在哪里,作为家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了么?没有弄清孩子的学习薄弱点在哪里,就“病急乱投医”,钱扔进去一把又一把,效果也不理想,孩子大人身心俱疲,最重要的东西早被忽略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明明就是自愿选择,还要让老师来背锅,到处说老师不负责,讲课快,上课不讲下课讲,就连找家长到学校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也是充满焦虑,指不定就把怨气撒到孩子身上。如果老师不找家长交流呢?有些人照样会说老师不负责。总之,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出现了不理想的地方,就是老师的问题。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有着最公平高考制度的国家,大家却对老师如此缺乏信任,因此产生了那么多的悲剧呢?原因之一就是队伍中的个别败类使大家的印象产生了消极变化,加上媒体的煽风点火、夸大其词,更加重了大家对老师的不信任。原因之二就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消费者是上帝”的思想在人们心中不断蔓延,逐渐失去了理性,认为交了学费,老师就得像服务员一样对孩子,一切都要顺着,不能批评不能让孩子不高兴,还得把孩子教的出类拔萃,自己管孩子的学习就是不该承受的负担。还有比这更矛盾的逻辑吗?
我们难道不明白个体不能代表整体这个道理吗?我们难道忘记了“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吗?难道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完成的“大工程”吗?难道不知道“终身班主任”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吗?
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不难明白眼下这些问题的最终源头,不人云亦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可惜,眼被遮,心被蒙,怨天尤人,却看不到近乎眼前的解决方案。
摆出并分析这些案例,不是为了挖苦或嘲笑,而是希望能引以为戒。家庭作为教育消费支出端,又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重要的一环,正是许多问题所产生的源头。今天当我们看到小学放学早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时,可曾记得有那些人抱怨孩子一天到晚上学累?当严师成为了稀缺品时,可曾记得那部分家长的沾沾自喜,就是通往高徒之路的绊脚石,在变相毁掉自己的后代?今天,各种问题差不多已经浮出水面,国家正在不断出台新政,让教育更科学更规范,但要想真正得到转变,这些行动还远远不够,比这更重要的改革,必然是面向家庭,而这场改革只靠政府,只靠教育部门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需要亿万家庭的自动自发。
所以,所以,所以,那些已经做了父母的或迟早要做父母的人,请主动给自己做做功课吧!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心中期盼的父母的呵护、陪伴、耐心,我们给予孩子了吗?比起好学校,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进取心,才是孩子终身受益的法宝。课外班也好,游学夏令营也好,能否为孩子带来帮助,在于家长是否为孩子做足了功课。父母对孩子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想给孩子报课外班时,先和孩子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培养孩子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同时和孩子的老师沟通,找到孩子真正的症结,也就不难找到解决办法了,很可能省下不少钱效果还更好。当我们想给孩子报游学夏令营时,先给孩子讲一讲地方历史文化,讲一讲什么是苦难,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来,同时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见多识广,对课堂学习的益处毋庸置疑。有时,无需游学夏令营,给孩子讲透一个故事,哪怕只是一颗小草,一张小纸片,也能联想出无数哲理,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慢慢体会,这,才是教育的力量!
而且,幸好,国家有关部门实事求是,针对家长作业、教师惩戒权的回归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好多人对此拍手叫好,但同时也发出了各种声音。我要说的是,实际情况会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万千家庭对此的态度和做法,唯有共同配合,方能共同受益。
关于老师,我这里仍要再次发声。就像本文开头说到的,很多人说如今的老师各种不负责,上课不讲下课讲,逼得孩子们上课外班。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相当可怕和无知的。凭心而论,老师比家长更希望孩子学习好,就从功利的角度分析,这一点也绝对成立。老师教出的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直接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包括评职称之类的。课堂教学,完全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内容有统一的大纲体系,光是在学校就要通过好几级领导的审查,再上面还有教育部门,就从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而言,不但不能少讲,还要多讲。当然,上课不够用心却在课下私自有偿补课的老师不是没有,但仅仅是个别。
无论如何,想学好任何知识都要反复学习巩固,才能彻底消化。课堂是过程中的一部分,课下则更重要,做作业就是巩固课堂学习的必然方式,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仅靠课堂老师讲授的内容远远不够。而课下学习方式有多种选择,比如在家中自主学习,约同学共同学习,选择合适的课外班......如此等等。因此说,课外班不过是可供选择的一种课余学习方式罢了,与老师何干?如果家校之间没有了信任,受害的就是孩子,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的老师,回归信任与托付心态,再不要被极端个例遮蔽眼睛了,不知会有多少祖国的花朵因此受害。
这是一场面向家庭的,关于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了。那一间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老师,他们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这群小鸟的翅膀,则要老师和家长一起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