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跟叔叔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最近有了困惑,总想问问这位“新朋友”的意见。
说是叔叔,其实是老公的叔叔,才认识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突然成了每天都要说话的朋友,而我们的沟通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至今并没见过面。
虽是隔着辈份、身份、年龄、地域、时空的种种限制,却还是能够无话不谈。
人与人的相遇,如此玄妙,想想都觉得神奇。
叔叔极其聪明,热爱文学和艺术,初相识就从南方寄来了一大箱当年台湾出版的艺术杂志和厚厚一叠古典音乐CD。他在南方认真地做着自己最喜欢的设计工作,常常在午后发来生猛海鲜配一杯洋酒的图片,想必是个享受着生活的人。
那天我们在电话中聊起未来的计划,他说,人生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你并不能做很多事,所以要给人生做减法,认真地想一想你六十岁、八十岁还能够享受其中的事情,当下更重要的不是你能够赚到多少钱,而是你的思想能够走多远。
是啊,听着叔叔一番话,不禁沉默良久。
我的思想能够走多远?
在浩淼的时间浪潮之中,我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在历史长河中如一片飘零的小舟。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我能够发挥怎样的能量,去面对我短暂的人生之旅呢?
苏东坡说,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鸿雁踏雪泥。这是去美国读书前,年过六旬的易经老师送给我的一句。如今距离那次香港的会面,已经过去六年的时光了,老师的面容还清晰如昨。仿佛闭上眼睛还能回到那间中环酒店的餐厅,看见那杯还在冒着热气的菊花普洱茶,还有师母在谈话缝隙中夹过来的小笼包,小笼包皮薄如蝉翼,十几道手捏的褶皱清晰可见,包子底部还有一片刻成梅花形状的胡萝卜片。
行文至此,只觉得感激生命的无限给予,感激相遇之中无限的能量传递。
在这种心情里只觉得生命本是一体的,就像那时写下的诗句:在时间的长河中相遇,你曾是我,我曾是你。